昨天(8日),市衛生局公布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251名專家成為衛生局官方認可的養生專家。他們將被優先推薦在養生保健欄目“出鏡”,此舉將防止“張悟本”等偽專家在養生保健市場里魚目混珠。市衛生局要求,在媒體上宣傳養生知識的專家須“持證上崗”,凡持證非法牟利者將被取消資格。
釋疑
入選的養生專家如何構成
近九成專家為主任醫師
今年3月,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在全市二級以上醫院及全市疾病預防控制系統開展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全市141家醫療機構推薦報名的專家達到1425人,其中博士和碩士有791人。
昨天,市衛生局公布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遴選結果,首批北京健康科普專家251名,涉及18個專業和學科,包括內科、外科、中醫、口腔、婦產科、精神心理、預防(疾控)、五官、神經、醫技、兒科、皮膚性病、腫瘤、傳染(臨床)、急救、康復、護理、全科。其中,中醫科、內科和外科專家最多,分別為47人、41人和19人。
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將獲得證書,目前,首批健康科普專家名單已在北京衛生信息網上進行了公布。記者在名單中看到,入選者中近九成為主任醫師,其他為副主任醫師等。所有專家均是各醫院熱門科室的號源搶手專家,西醫方面,有友誼醫院肝病中心的賈繼東、消化內科的張澍田,安貞醫院高血壓科的余振球、心內科的任學軍,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的賈建平等;中醫方面,有北京中醫醫院針灸科的王麟鵬、肛腸科的許山鷹,廣安門醫院呼吸內科的李國勤、皮膚病科的劉瓦利,東直門醫院推拿科的劉長信等。
同時,為推廣宣傳公共衛生知識,除225名醫院醫生外,首批被納入專家庫的還有來自國家疾控中心、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傳染病控制、食品與營養、計劃免疫等方面的相關醫師26人。 遴選過程如何保證公正
多方考慮后投票選專家
為保證入庫專家的專業性,衛生部門專門成立了專家評審工作委員會,由各大醫院的臨床專家和公共衛生專家等20多人組成,且有嚴格的遴選程序,經過對報名者專業特長、職稱資質、從業經歷等多方面考慮后進行投票表決,其公正性市民大可放心。
因為此次選出的是健康科普專家,非客座專家,因此除專業知識需過硬外,科普能力也是考量標準之一。同時,衛生部門會視其受百姓的歡迎程度對專家庫成員進行適當調整,也會根據百姓需要,補充相關專業的專家進入該庫中。
健康科普專家庫的成立是個導向,告訴市民正確的健康保健知識是什么,而中醫養生市場的規范化非僅憑這個庫就能“根治”的,需要中醫、衛生、工商等多部門的合力推動,在對現有市場的偽中醫方法進行“肅清”的同時,完善和制定相關標準,并有相關監管制度。
專家身份是否是終身制
專家資格兩年審核一次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為防止張悟本這樣的“偽專家”鉆空子,上述經過官方認可的養生專家將持證上崗,在取得證書后,健康科普專家將在北京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北京市衛生局的統一領導與安排下,以北京健康科普專家身份參與北京電視臺等在京新聞媒體關于健康欄目的健康科普傳播工作。
同時,健康科普專家證書有效期為兩年。每兩年,市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工作辦公室將對健康科普專家的資質進行重新認定和遴選。
專家違反規定如何處理
非法獲利將被取消資格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凡是健康科普專家參與的健康科普宣傳活動,衛生部門都要進行登記,接受社會和媒體的監督,凡在健康宣傳活動中有夸大或不科學的傳播等損害衛生系統形象的行為,或擅自以“健康科普專家”身份從事經營活動并與經營單位合作牟取非法暴利的健康科普專家,以及無正當理由,不接受市健康促進工作委員會、市衛生局健康科普宣傳活動任務影響整個工作進度的,也將被取消資格。 養生專家如何開展活動
健康科普大講堂將開講
市衛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健康教育的優秀資源,健康科普專家將根據區縣的統一安排,參與轄區媒體、社區等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同時,今年,衛生部門還將組織首批健康科普專家開展健康科普大講堂工作,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講課時間、地點、內容及宣講專家。
此外,衛生局表示通過首批健康科普專家遴選,將有更多的臨床、公共衛生等醫學及其他領域的專家參與健康科普傳播工作,為群眾提供科學、有效、實用的健康科普知識和健康技能,并逐漸形成北京健康科普專家的品牌。
熱點追問
昨天,記者就本市中醫養生市場如何規范、“放血治病”是否有醫學依據等問題采訪了北京市衛生局、北京市中醫局相關負責人。
衛生部門開始調查放血治療醫生
問:本報昨日報道了《中醫放血850毫升引爭議》一事,您認為這種大量放血療法是否屬于正統中醫方法?
答:正統的中醫放血療法通過放幾滴血,對治療熱癥、咽喉腫痛、急性扭傷、中暑致頭疼等癥狀有效果,因個體差異、病情緩急等不同,放血量會有所區別,但也不過數毫升而已,在特殊病情下,可能會有50至60毫升的個例。記載最多的放血量也不過二三百毫升。
問:昨日對放血治療的賈大夫所在的光明益康中醫門診部的檢查結果如何?下一步,中醫部門會采取什么舉措?
答:昨天,東城區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已經到報道中的光明益康中醫門診部進行了現場調查,但未發現賈朝先大夫執業。該機構負責人稱,該醫師休假了,不在北京,現已要求該醫師回京。因有記載以來,最多的放血量不過二三百毫升,因此針對媒體報道和微博傳播的放血850毫升的事實,放血部位是哪里,有何依據等,我們還需進一步調查,但現行的中醫技法操作規范中,確實沒有對放血療法的出血量有明確規范,這也是我們下一步需要完善和考慮的。
民間偏方確有效果將納入正規軍
問:大量放血治療疾病是否屬于民間偏方?對于民營診所中,這類比較鮮見的中醫治療方法或者民間偏方,衛生行政部門有何規范及監管措施?
答:因中醫在我國發展流傳已有數千年之久,確實有些有效的民間偏方。目前我們也已啟動了民間偏方的匯集工作,旨在收集確有療效的偏方,對其治療方法、依據、有效病例等進行研究,使之在標準化后在醫療機構中進行推廣,這也可以對目前的中醫市場進行有效規范。
問:從“綠豆大師”張悟本、“泥鰍專家”馬悅凌到近日北京出現的聲稱大量放血治療可治高血壓的賈大夫,其看似不可思議的治療方法是否也具有其所謂的療效?
答:有一些醫療人員確實通過夸大療效從中獲利,譬如放血不能說放幾百毫升就能達到什么效果。雖然目前我們鼓勵創新技術,但仍會以前人千年總結流傳下的經驗和方法為主流,患者應選擇正規醫院、正規醫生、正規方法進行治療,而不要被某些噱頭所吸引。
個例
利用專業知識把好“學術關”
友誼醫院肝病中心的主任醫師賈繼東是此次專家庫的首批專家之一,他擅長慢性病毒肝炎、自身免疫及遺傳代謝性肝病的治療。
賈繼東表示,作為健康科普知識的傳播人,包括自己在內的各類科室的專家們將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在傳播健康知識時把好“學術關”,并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專業知識講給百姓,也有利于提高專家自身的科普能力,這也是一名醫務人員社會責任感的體現,自己責無旁貸。據了解,“入庫”專家須有較好的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且上崗前會接受相應的培訓和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