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現場目擊)北京房山:幼兒園辦到村民家門口
在“入園難”成為不少地方的一個普遍社會問題時,北京市遠郊區縣房山區已實現了鄉鎮中心園的全覆蓋,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達到95.89%,提前實現了國家教育規劃綱要2020年發展目標的要求。
記者近日深入房山區多個鄉村,實地探訪幼兒園建設情況。在地處山區的佛子莊鄉中心幼兒園,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跳繩、唱歌、跑步,歡笑聲傳出很遠。
走進孩子們的教室,各種各樣的玩具、干凈衛生的盥洗室、寬敞明亮的睡眠室、現代化的電教設備,齊備的設施與城里的示范幼兒園基本一樣。
家長們告訴記者,這所幼兒園覆蓋了周圍的六個村莊,而以前山里因為沒有幼兒園,只能把孩子們送到幾十公里外的幼兒園,或者只能把孩子放在家里。“現在有了這么好的幼兒園,離家不遠,而且每月只收費一二百元,孩子們在這里學知識、玩游戲,快樂成長,我們非常放心。”一位李姓大媽高興地說,“我的孫子、孫女,還有外孫都送到了這里。”
走進閻村鎮中心幼兒園張莊分園,正吃午飯的孩子們禮貌地問候道:“客人好!”為了給幼兒提供營養衛生的膳食,分園嚴格按照中心園的食譜配餐,還嚴格用消毒柜等進行消毒。
北京市房山區教委主任郭志族說,房山區共有23個鄉鎮,學前兒童超過3萬人。長期以來,受自然、歷史等因素影響,學前教育發展水平不高。2001年底時,全區僅有2所市立園和7所鄉鎮中心幼兒園,主要靠低廉的收費維持運轉,教師全部從農村自聘。除部分企事業單位幼兒園以外,農村學前教育主體是校辦學前班,還有其他非正規的學前教育機構,如村辦園、個體小家托等。辦園規模較小,保教質量較低,學前三年兒童入園率僅為31%。
十年前,房山區開始進行學前教育綜合改革。通過進行鎮中心幼兒園管理體制改革,確定了27所鄉鎮中心園的獨立法人資格,核定了教師編制1537個;人員工資和公用經費也納入了財政預算,徹底結束了靠低廉收費運轉的歷史,破除了鄉鎮中心園發展的體制障礙,開始了政府辦園“房山模式”的大膽嘗試。
房山區通過清退自聘人員、補充國家教師,為學前教育注入了新鮮血液,還先后對719名轉崗教師進行了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培訓,使他們在心理調試、教育理念更新、技能技巧把握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到2005年,全區各鄉鎮利用本區域中小學撤并的富余資源,建起了公辦的中心幼兒園。中心園利用辦“分園”將“觸角”深入到偏遠山村,每個孩子都可以進入有質量保證的幼兒園。目前房山區學前教育已完成跨越式發展,擁有市級示范園2所、一級一類園8所、一級二類園9所、二級二類園13所,25所中心園通過市級達標驗收。同時,逐步普及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10所幼兒園被認定為市級早期教育示范基地,0-3歲嬰幼兒、監護人及看護人受教育率已達到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