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金屬整治工作不力、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地區,一律實施區域限批。”昨日,記者從省監察廳和省環保廳聯合召開的2012年全省重點環境問題掛牌督辦工作新聞通報會上獲悉,經過一年的整治,我省去年掛牌督辦的12個重點區域環境問題中有9個成功摘牌,21個地方掛牌督辦問題中有16個成功摘牌,重點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環境安全得到維護。
據悉,廣東省環保的掛牌督辦制度實行6年來,已督辦114個重點環境問題(或企業),大部分問題得到妥善處理。僅去年,全省就出動執法人員64萬多人次,檢查企業26萬多家次,立案處理1萬多宗,罰沒金額2.4億多元,限期整改及治理企業8596家,關停企業2300多家。
去年督辦省級12個重點區域環境問題中,青上化工(廣州)有限公司環境問題整治,北江韶關河段“小三產”污染整治,長潭水庫、多寶水庫庫區畜禽養殖業清理等5個環境問題基本達到整治任務,獲得摘牌。佛山市(含順德區)鉛蓄電池企業污染整治、廣東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環境問題整治、江門市鉛蓄電池企業污染整治等4個環境問題達到初步整治目標,摘除省級督辦,但其整治仍不徹底,責令當地監察、環保部門掛牌督辦。
今年省監察廳和省環保廳聯合掛牌督辦的10個重點環境問題中,除廣州、清遠交界區域環境安全隱患整治和淡水河流域重污染行業整治2個問題屬于2011年未完成整治任務的問題外,其余8個問題為新增掛牌督辦問題,主要涉及大雁河、楓江等重點流域及廣州、佛山、肇慶等地跨界污染整治問題和電鍍、危險廢物等重污染行業突出環境問題。
由各市監察部門、環保部門聯合掛牌督辦的25個環境問題中,主要涉及群眾長期反復投訴的環境信訪問題、近期執法檢查中發現的突出環境違法問題、近期監督性監測中超標嚴重的重污染企業。
焦點1
重金屬污染整治向重點行業拓展
去年河源紫金三威電池廠致上百名村民血鉛超標、今年韶關仁化多家企業排放又將鉛污染流向了兒童……層出不窮的重金屬污染事件一直引人關注。省環保廳廳長李清昨日透露,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重金屬污染整治已被列入今年全省重點環境問題掛牌督辦,省環保廳已在韶關市實行環保區域限批,在整治工作沒有取得明顯進展之前,所有建設項目的環評一律不受理。
上星期,國家環保部部署今年環保專項行動,將重點整治涉鉛、鎘、汞、鉻及類金屬砷的重點行業及重點地區。而我省也連續兩年將重金屬污染問題列入掛牌督辦的重點,并將整治焦點從鉛蓄電池向電鍍、礦采選冶煉、皮革鞣制等更多重金屬排放重點行業。廣州、清遠交界區域環境安全隱患整治,韶關市仁化縣董塘鎮重金屬污染整治,博羅縣(四個鎮)電鍍行業整治,江門市潮連化工電鍍廠等多家電鍍企業污染整治均被列入今年“兩廳”聯合掛牌督辦的重點環境問題。
在由地方環保、監察部門掛牌督辦的環保問題中,處于首位的就是“廣州、深圳、汕頭、珠海、佛山、韶關、河源、梅州、惠州、東莞、中山、肇慶、江門、清遠、潮州、云浮、順德區等地有關鉛蓄電池企業污染整治”。
李清表示,今年要全面開展重有色金屬礦采選冶煉等行業重金屬排放企業排查整治,加強現場監督檢查和監督性監測,嚴查企業違法建設、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嚴格執行國家“六個一律”和“雙否決”政策——即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應淘汰的落后生產工藝,一律取締;對未經環境影響評價或達不到環境影響評價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對環境保護、安全設施、職業健康“三同時”執行不到位的,一律停止生產;對無污染治理設施、污染治理設施不正常運行或超標排放的,一律停產整治;對不能依法達到防護距離要求的,一律停產整治;對排查整治工作不到位,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一律追究責任。
同時,對重金屬整治工作不力,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的地區,一律否決各種環保榮譽稱號,一律否決重金屬污染防治目標任務的考核,并對該地區實施區域限批。
焦點2
跨界污染治理多次上榜
今年發布的掛牌督辦名單中,市與市交界地區污染問題、流域污染問題成為了掛牌督辦名單的“大戶”。10個省級掛牌督辦問題中,廣州、清遠交界區域環境安全隱患整治,淡水河流域重污染行業污染整治,楓江流域潮揭交界污染整治都是交界區域或流域污染問題,其中前兩項已是多年或多次上榜。25個市級掛牌督辦問題中,也有3個是區域、流域問題。
當中,淡水河流域污染整治也是省人大常委會多年監督重點之一。省環保廳透露,經過多年治理,淡水河部分河段黑臭現象已消除。不過,水質監測也表明,流域內一些斷面水質改善不明顯,甚至有惡化的趨勢。龍崗河、坪山河、深圳河水質仍呈劣V類的重度污染。而筆者也曾看到,在“插花地”禁而不止的禽畜養殖所產生的大量糞便及污水常直接排放,成為粵東和深莞惠跨界河流氨氮污染嚴重的元兇。
跨界污染為何成為治理的“老大難”?一位不愿具名的環保專家告訴筆者,市與市交界地區和流域跨界地區,往往處于兩個行政轄區環境管理的邊緣,很多還是“插花地”,存在著職責不清甚至推諉現象。
“利用這個特點,污染企業往往就喜歡在這些區域來回穿插“打游擊”,當一個市環保嚴打,立刻跑到交界的另外一個市,這種現象不僅在深惠莞三市的跨界河流、在粵東許多水質惡劣的河流中也普遍存在。甚至在整治過后,對跨界污染物的清理中,兩地部門也往往出現互相推諉”。
對此,廣東正著手建立區域合作的環境監督執法體系,李清透露,今年將建立健全東江、西江、北江、九洲江、韓江跨省界流域及廣佛肇、江中珠、深莞惠區域環保合作平臺,建立完善區域、流域環境監察協作和環境應急聯動機制,積極推動與廣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區相鄰市區簽署環境監察協作和環境應急聯動協議,逐步完善信息共享制度、聯合檢查制度和突發環境事件協同處置制度。
縱深
小型污染企業混集
居民區成污染隱患
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坦言,重金屬污染在過去發展中積存的問題比較多,礦山開采、電鍍等行業遺留的問題不少,鉛蓄電池造成血鉛超標也有過深刻教訓。去年我省重點行業較大型的重金屬排放企業有1687家,而據電鍍行業協會的初步統計,廣東僅電鍍企業就有4000到6000家,其中大部分屬于家庭式小作坊或者小微型廠房,這些企業的重金屬污水處理大多不到位,并且企業常常混集在居民區,存在嚴重污染隱患。另一方面,在我省像韶關仁化縣這些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重金屬的污染相對比較重,企業排污和當地鉛本底也比較高。
該負責人呼吁,在加大整治力度的同時,需要各地市政府積極配合調整產業結構、鼓勵重金屬污染企業進園統一治污。
探索省級環保派出機構破解跨界污染
“解決區域、流域污染問題,需要破除行政區域壁壘,加強督查、統一步調。” 環保專家指出,國家環保部設立了六大區域環保督查中心,為解決這一區域、流域污染難題找到了突破口。
■監督機制
督辦事項互相推諉追究相關領導責任
省紀委副書記楊萬里表示,今年將通過公開通報及約談政府領導人等方式,加強督促、指導和幫助,推動加快工作進度,對督辦事項拒不辦理、相互推諉、工作長期沒進展的要問責,不但要追究有關工作人員的責任,還要追究相關領導干部的責任。
在督辦過程中,將按照監察部、原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嚴肅查辦重大環境違法違紀案件,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尤其是對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背后的腐敗行為,要從嚴懲處;涉嫌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對情節惡劣和造成嚴重影響的,要公開通報曝光。
據悉,省監察廳和省環保廳擬在年內出臺《廣東省重點環境問題掛牌督辦和責任追究管理辦法》,在規范掛牌督辦工作程序的同時,將責任追究的做法制度化、法制化。
■相關
珠海被掛牌企業
重金屬嚴重超標
企業已停產并連夜整改爭取盡快摘牌
22日,本報曝光了珠海那美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涉嫌安裝暗管偷排工業電鍍廢水,且工廠人員更偷放清水稀釋環保人員的執法取樣樣水等行為。昨日,廣東省環境監測中心的監測報告顯示,該廠多項重金屬指標嚴重超標,其中總鐵含量超標300多倍。該公司的污染整治也被列為25個由市級監察局、環保局聯合掛牌督辦的環境問題名單。該公司負責人表示,在接到停產整改通知書之后,目前公司正在連夜加裝完善污水處理設備,將原來排放到暗管的清潔地板污水將統一收集,運輸到污水處理系統處理,爭取盡快符合環保要求摘掉督辦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