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戶居民冒雨前來
居民們在地壇體育館選房現場挑選未來的新家。王崢攝
雨,淅淅瀝瀝。“今兒這是‘好雨知時節’。”昨天(24日)一大早,地壇體育館里就聚來了一大批人,“來選房,廉租的!”東城區建國門街道居民于來順樂著說,200多戶人、220套房,人人臉上都是高興和期待,“早盼著這天”。
東城區今年首批廉租房昨天開始選房。9點開始選房,好些居民都是提前來的。“高興,就想早點兒選好,快點兒住進新家。”于來順說著,手里捏著他的號碼——293號,按照順序,當天排在第30位。他家收入不高,曾經居住在建國門的小平房里,后來搬遷,租住到了朝陽區,“現在每月房租街道給補貼800元,但還是貴,負擔起來有些吃力,有了廉租房就好了。”
9點半,建國門街道的工作人員找到了于來順,“該您了,快進去吧。”為了服務好居民,東城區各街道都派出了多位干部,專門在選房現場為本街道居民跑前跑后,介紹政策、提供建議。
走進體育館,寬闊的場地上擺了一圈展板,都是本次選房房源的項目介紹、戶型圖、樓座圖。老于正徘徊著,東城區房管局工作人員黃猛迎了上來,“您想看哪個,我給您介紹介紹。”
“220套房,分別位于豐臺區大紅門、朝陽區常營,包括海上海花園、首開暢心園、住欣家園3個項目。主要為一居室和兩居室,一居室建筑面積約為33至42平方米,兩居室建筑面積約為42至46平方米。”黃猛邊走邊介紹,老于邊看邊點頭。
走到暢心園,老于駐足,“這兒地理位置怎么樣?出行方便不?”
“挨著朝陽北路,未來有地鐵6號線,方便極了。小區規劃也好,周邊配套都挺完備。”該樓盤的工作人員給老于講解。
“戶型呢?”“您看這套,一居室,在12層,格局好,空間利用率高,32.74平方米,您和愛人住著絕對夠用。”
“就是它了!”老于高興地說。“那您快去登記處登記吧。”黃猛又領著老于去登記。
從進門,到敲定,“才10來分鐘,就選好了新家。”老于甭提多美了。
未來的租金?估計才幾十元。
“本次選房一共一天半的時間,220套廉租房都將找到新主人。”東城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其余選房家庭將根據公租房的工程進展進度適時組織進行。在選房之前,東城各街道辦事處逐戶通知,還制作了內容詳實的選房手冊,詳細標明了廉租房的位置、戶型、面積和租金計算方法,發放給每一戶選房家庭。選房后,有關部門會給廉租家庭計算好租金,簽訂合同后就可入住。
老于高高興興出了門,今年6月,他就可以和妻子搬進新家了。
相關新聞
保障房開工就競賽
越來越大的“沙沙”雨聲擋不住機器的轟鳴,被雨水澆濕的黃色挖掘機更顯出一份鮮艷來。昨日,本年度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勞動競賽正式啟動。目前正在建設的保障房工程,將在工程質量、安全生產、工程進度、節能降耗、科技創新、勞務隊伍管理六個方面比拼,今后保障房建設設計的標準從戶型、配套等方面,都將與普通商品房看齊。
位于東壩東南部的福潤四季項目將提供3500多套兩限房,除了保障房這一身份以外,這個項目還是本市國有企業響應政府號召、利用自有土地建設保障性住房的代表之一。
福潤四季項目位于朝陽區東壩集團東南部,緊鄰機場第二高速公路。項目總占地面積15.69公頃,總建筑面積34.4萬平方米,全部為限價商品房,含5萬平方米的地下車庫和人防工程。據初步預計,這些限價房項目定價為每平方米9000元。今年9月完成地下施工,2014年竣工交用。
記者驅車從東五環平房橋拐上機場二高速,從東葦路路口駛出后沿輔路前行到第一個紅綠燈左轉,往前走300米左右再右轉100米就到了這個項目。即使在昨日大雨的情況下,這條路上也沒有堵車。
但記者發現,周圍幾乎沒有公共交通系統,無論是公交車、還是軌道交通,都還沒延伸到這個小區周邊。
“我們現在站著的地方,就是5公頃的代征道路。這個小區還將配建幼兒園、餐飲等配套設施,其建筑都將與住宅同步交用。”項目經理劉文澤說。
眼前這個看上去只有30來歲的小伙子,其實是有著14年商品房建設管理經驗的“老人兒”,這些限價房,也是他經手的第一個保障房項目。
“開始我以為,公司把我調過來,是要在保障房建設中貫徹商品房建設的體系,可到了這兒才發現,保障房的工期比商品房還緊湊,施工上也更精心。”劉文澤說,這3500多套兩限房,共有10多種戶型,其中有95%都是南北通透的。
“這一項目下半年即將開始搖號;今年朝陽區將有8000套保障房開工,1萬套保障房竣工。”朝陽區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朝陽區還有2萬余戶保障房輪候家庭,有望在近幾年內全部解決。
6項工程未設永久質量牌受罰
即使工程質量過硬,對安裝永久質量牌敷衍了事也不成。市住建委官方網站昨日發布消息顯示,近期全市有6項工程未按要求設置永久性標牌,36項工程設置標牌不符合要求,這些項目的建設單位已經被要求整改。
從去年開始,本市要求在保障房等工程的顯著位置設置永久性標牌,這些工程的質量也將實現終身追溯。今年2月底,市住建委要求各區縣對轄區內2007年以來竣工交用的所有保障房工程全數進行檢查。
這項檢查共涉及131項工程,檢查人員發現,共有6項工程未按要求設置永久性標牌,36項工程設置標牌不符合要求。其中大多數是因為工程在去年以前完成竣工驗收,當時北京對永久性標牌的設立沒有統一明確的規定,各區縣根據本轄區管理情況對標牌的設置進行要求。
據了解,不符合要求的工程設置牌,有些是因為規格、材質不統一;有些是因為公示內容不全,只列出了部分參建單位名稱和項目負責人;還有一部分是因為安裝位置不統一,有的標牌安裝在樓宇標識牌下方,還有的標牌高度超過3米,導致業主看不清;有的安裝在了近地面,容易損壞。
針對檢查發現的各種問題,住建部門已要求各建設單位按照要求進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