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城南行動”:再造一個新南城

2012-04-2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截至目前,城南行動計劃已經完成總量的72%。兩年多時間里,城南地區經濟總量與城北地區的差距縮小了2.5個百分點——  

    今年是北京首個城南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市發改委副主任趙磊透露,截至目前,城南行動計劃已經完成總量的72%,超過原定70%的目標。通過三年的努力,市區兩級政府以500億元的投資,帶動城南地區社會總投資2900億元,在投資強有力的拉動下,從2008年到2011年城南地區經濟總量與城北地區差距縮小了2.5個百分點。

    北京南北區域的發展差距逐步縮小,“新南城”正從圖景變為現實。

    “我的家20多年沒有變化”

    6年前,劉娟一家三口住在南三環劉家窯橋南。這里胡同密布,房屋橫七豎八擠成一片,凌亂擁擠。趕上下雨天,房屋之間狹窄的走道上,污水匯成一股股“小溪”。

    “我從小就住在這里,20多年來一直沒什么變化。”在劉娟的記憶中,雖然胡同幾十米外就是三環路,但這里的環境與東三環、北三環相比,“都感覺不像同一個城市”。

    橫貫東西的長安街,把北京分成南北兩部分。城南與城北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由來已久。

    統計數據直觀地說明了南北城差距:2008年城南五區GDP總量為城北五區的五分之一;人均GDP、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相當于城北五區的三分之一;財政收入僅相當于城北五區的四分之一;地均GDP僅為城北五區的六分之一。

    與城北相比,城南地區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功能實在落后太多。

    為什么城南地區發展緩慢?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趙弘認為,首先是歷史原因。北京背依燕山,面向中原的地形結構,使北京主要對外的通道基本都在南部。新中國成立前,北京老城對外的封閉性,使城南成為外來人口集聚區,人口的流動直接影響到這一區域的發展;

    其次,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北部和東部地區是農業用地,可以成片開發,而城南則被劃分為工業區域,種種原因導致外來投資積極性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建設就向北和向東移動;

    此外,在北京大規模的建設階段,一些政府的投資項目,如亞運村、奧運村等大都落戶在城北,不斷提升城北區域的美譽度,也使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

    “如果南、北城的發展僅僅置于市場機制之中,區域差異便會愈發明顯,城南與城北的分化也愈發嚴重。”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楊開忠教授說,這時,需要政府進行科學引導,發揮主動調控作用,扭轉這一將南北發展差距越拉越大的慣性。

    2009年人代會上的1號議案

    2009年9月24日一大早,家住豐臺區草橋的市民李楠趕到了市人大常委會旁聽室。這里,早已座無虛席。

    這一天,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了市政府關于“加快南城建設,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議案的辦理情況。李楠就是為了解城南未來的建設計劃而來。

    2009年年初,市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城南五區的代表團共218位市人大代表就“加快城市南部地區建設和促進首都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聯名提出議案。

    作為聯名代表之一的原崇文團代表任繼明回憶,該議案聯名代表人數之多、聲勢之大,前所罕見。“這是五區第一次聯名提交議案,不再劃地割據,自說自話。”任繼明說。

    原來,在之前幾年的北京市人代會上,來自城南五個區的人大代表都會提出議案,希望政府對自己所屬區的發展加大支持力度。“但是在各個區代表的交流中我們發現,不是一個區有問題,而是整個南部地區都不行。”任繼明說,大家開始明白,只有“抱團”才能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市人大遂將該議案定為人代會1號議案,并成立了專題組對議案辦理提出明確的指導意見。

    幾乎同一時間,由市發改委牽頭,財政、國土、規劃、建設等34個部門全面參與,對城南五區摸底調研。調研內容涉及城南發展的方方面面,包括各區民生實情、發展難題、解決辦法等。

    2009年11月5日,北京市《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正式公布。在這份計劃里,繪出了未來三年城市南部地區的發展圖景。7條軌道交通線星羅棋布;“一軸一帶多園區”的產業空間格局定位明確;醫療教育資源遇增長良機;水岸經濟帶蓄勢待發。

    積弱已久的城南地區,終于迎來了發展的最佳時機。

    城南行動新計劃將細至每年

    15分鐘,騎自行車從接近南四環的小區,到南三環的劉家窯地鐵站,一路暢通。

    今天,從劉家窯橋上向南看去,劉娟家曾經居住的平房區早已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條擁有雙向8條車道,寬闊平整的城市主干路——榴鄉路。

    “以前雖然說是住在三環邊上,可進了胡同都沒法騎車,光是推車回家就得走10多分鐘,哪像現在,大馬路直通三環。”劉娟說,路修好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更快、更方便。

    “我們小區就挨著石榴莊公園和涼水河,風景好,現在家里老人每天早晨都到公園鍛煉身體。”在劉娟看來,這兩年的變化還不僅僅是修路這么簡單。

    2011年,城南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9.4%,高出全市6.1個百分點;GDP同比增長10%,高出全市1.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同比增長28%,高出全市0.3個百分點。在這些“顯績”的同時,城南行動計劃實施三年來,還取得包括地區形象變化和當地領導干部群眾發展理念、發展的責任心、緊迫感等精神上的變化等眾多“隱績”。

    在第一個城南行動計劃完成后,本市將根據實施進展情況,科學推出第二個城南行動計劃,而且細化具體到每一年度的計劃,盡全力將城南地區打造成首都發展的新增長極。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