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北京市豐臺科技園區宣布東擴1.81平方公里,并將緊鄰園博園的豐臺河西生態區納入豐臺科技園區規劃范圍后 ,豐臺科技園區“東擴西進”開發戰略日前再度細化。6日,豐臺科技園區東三區和西區產業定位及發展方向對外公布。
據悉,未來的豐臺科技園區東三區將重點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等產業。圍繞北京新機場規劃建設機遇,結合中關村信息產業發達優勢,依托華電新能源高科技產業園 、三洲新能源產業園、中廣核項目、南瑞集團等項目在豐臺科技園區形成的產業基礎,重點吸引具有“航空指向性”的高科技企業、在“新標準、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鏈、新商業運營模式”等方面具有創新能力的信息產業龍頭企業、國內外大型新能源產業企業總部等集聚發展。
豐臺科技園西區地處北京市第二道綠化隔離地區內。依據規劃,豐臺科技園西區及周邊地區將建成集居住區、產業區、商業中心、生態公園、旅游景點于一體的生態城,將引入北京實驗二小、304醫院等先進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高端人才公寓等,為入駐企業提供一流的發展服務環境。
20年前,豐臺科技園區啟動建設之時,周邊聚集著科技人員7萬余名,擁有航天一院、 三院、冶金工業自動化研究院及中國兵器集團等大型央企,其智力資源總量和密集程度僅次于海淀區,但由于種種原因聚集的智力資源優勢并未真正轉化為驅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經濟優勢。
20年來,豐臺科技園積極探索智力資源的經濟轉化路徑,以企業為主體,逐步整合孵化器、協會等服務資源,培育中介服務組織,建設開放式創新體系和產業化服務體系, 成立北京軌道交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豐臺科技園區生物醫藥產學研聯盟,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北京市博士(青年英才)創新實踐基地,企業主體的內生動力被空前激發,帶動園區成功實現了創新驅動增長。
歷經數年發展,目前豐臺科技園區業已建成140萬平方米、近500幢總部樓,擁有收入過億元企業152家,中央國資委一、二級企業83家,上市公司26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89家,2011年實現技工貿總收入達2640億元,上繳稅費總額5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