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輛裝備齊全的中醫大篷車,將在今年“五一”前后開進七個遠郊區縣,滿足邊遠地區農民看中醫的需求,這是市中醫管理局局長趙靜昨天(22日)在做客城市管理廣播“市民對話一把手”欄目時透露的。
大篷車上看病能實時報銷
七個郊區縣包括懷柔、平谷、延慶、密云、昌平、門頭溝等。此前,很多山區農民雖然很認中醫,但苦于交通不便,難以享受便捷的中醫藥服務。市中醫局決定,為遠郊區縣配備流動中醫醫院,到山區巡診。趙靜介紹,每座流動中醫醫院由兩輛大客車組成,車上既有診室,也有一些檢查設備,配備有中藥房,流動中醫醫院還與新農合聯網,方便村民報銷。
“中醫藥大篷車”最早于2009年就開始在房山區試點。2009年4月,房山區中醫醫院投入214萬元購置改造兩輛大客車,建立起中醫流動醫院。在流動醫院里,村民可完成診斷、檢查、開藥、取藥、醫療費報銷等一系列程序。
三甲中醫院今年郊區安家
本市的大型中醫醫療機構只有10多家。為了讓郊區市民享受到優質的中醫藥服務,趙靜透露,今年市中醫局還將推進中醫醫院的整體整合,將城區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逐步向郊區進行疏解。今年預計有一到兩家三級甲等大型中醫醫院“落戶”郊區,實現一院兩址,統一管理。
目前,本市已實現廣安門中醫醫院和大興區中醫醫院的結合,完成了東直門中醫醫院和通州區中醫醫院的整合。
百個社區開中醫綜合診療區
有市民提出,中醫藥能不能離老百姓更近一些?趙靜回答,本市已開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二級以上中醫機構門診推行設立中醫綜合診療區。以往患者要扎針灸、做按摩、做理療,需要到不同的科室反復排隊,在綜合診療區,患者可以享受“一條龍”服務,針灸、按摩、理療等項目都可以在這個區域完成。去年,本市已在3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試點建綜合診療區,今年將再推出30家。三年內將在10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放中醫綜合診療區。
市中醫局也將對醫生進行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從針灸到推拿按摩的技能,給市民提供綜合治療。趙靜說,根據要求,二級以上中醫機構門診都要設置綜合診療區,每個區配備的醫生不得少于10個,提供的中醫治療方法不能少于10種。
中醫養生標準擬全市推廣
針對市面上中醫養生保健機構魚龍混雜的現象,本市正在東城區試點成立中醫養生保健協會,制定中醫養生保健標準,對從業人員進行培訓考核,持證上崗。如果試點成功,這一模式將在全市推廣。
現在各種民辦的中醫醫療機構非常多,特別是一些小中醫門診部的醫療服務能力令人堪憂。對此,趙靜表示,今年本市將啟動對民辦醫療機構的等級評審,主要是對二、三級醫療機構進行評審,規范大中型民辦中醫機構依法行醫。如果醫療機構出現違法廣告、超范圍執業等違法行為,在等級評審中將被“一票否決”,取消其等級評審資格或者降級。市民如果發現中醫醫療機構的違法執業行為,也可以撥打中醫管理局投訴電話83970059進行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