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預算部門明年全面推行預算績效評價 財政花銷績效低將入“負面清單”
從本周開始,北京市財政局把在2013年對本市3個預算部門、11項大額專項和17個部門預算項目實施績效評價結果,通報至市政府和全市80多個市級預算部門;再加上對16個部門評價項目開展再評價,去年績效評價金額376.61億元,超過全年財政支出的10%。這種績效評價模式2015年將在本市市級預算部門內全面推行。
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本市目前正在建立滾動預算績效考核體系,設立部門預算績效“負面清單”,將考核結果向人大和政府進行匯報,加強工作的計劃性和預算安排的連續性,督促預算部門把財政的錢花得精細到位、花出效果。
什么是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
就是要做到“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價結果有反饋、反饋結果有應用”,全面構建“縱向—橫向—重點—內生動力—外部合力”五位一體的績效評價管理體系,對預算績效管理未達到相關要求的部門,以收回預算資金等形式實行績效問責。
2011年,北京市財政局試點推進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選取市衛生局、市醫管局和市科委3個部門進行試點,經過申請預算、預算執行、完成評價這三個步驟,去年年底,這3個部門成為本市首批完成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的預算部門。繼2011年啟動了3個部門試點后,市財政局在2012年選取市教委等9個部門擴大試點規模,2013年選取市財政局等30個部門納入試點范圍。
據統計,自2006年本市開展績效評價探索至今8年來,累計評價項目和部門整體支出達1747個,累計評價金額達1155.64億元。
從本周開始,市財政局向被評價部門下達整改通知,要求被評價單位按照報告要求認真進行限期整改落實。每年還將績效評價報告印制簡版,作為人代會咨詢材料,供人大代表參閱。而根據財政部要求,預算部門績效評價還將建立類似“黑名單”的負面清單,并像強制公示的三公經費一樣把這份成績單呈現在公眾面前,使財政花的每一分錢更加公開、透明。
相關新聞
2013年11個大額
專項資金“一優十良”
績效評價結果向所有預算部門公開
2013年11個大額
專項資金“一優十良”
在市財政局績效考評中心由辦公室改造的臨時庫房里,僅市科委這一個試點部門報送的績效評價材料就裝了整整10個復印紙箱子,而要在短時間內將這些材料“濃縮”成一本近300頁的績效評價報告,財政部門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除了首批接受績效評價的三個政府機構,在由市財政撥款的全市11項大額專項資金中,像文化創新發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這樣的“大戶”資金動輒達到百億元,自然成為績效評價重點關注的對象。
在2013年的評價結果中,只有1個項目可以達到優等水平,其余10個項目均得分為“良”。難怪在近300頁的評價報告中,對項目表示“肯定”的部分只有十幾頁,而提出建議和整改意見的篇幅卻長達幾十頁。
市財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伴隨著預算績效管理工作的逐步推開,北京市全面推動了市級大額專項資金的績效評價工作,2012年和2013年,分別對上一年度北京市所有大額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目的是對專項資金支持的方向和內容進行梳理,調整和整合大額專項資金結構,發揮集中財力辦大事的優勢,確保大額專項資金實現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