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市防汛辦召開2014年防汛工作通報會。今年本市組織搶險隊伍28萬人,比去年多出5萬人。
今年夏季氣溫較往年偏高,35℃以上的天數將達到10—12天,而往年約為7天左右。大興、房山、門頭溝等地出現強降雨的可能性較大,降水比常年偏多0至兩成,降水過程將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今年本市將組織28萬人的搶險隊伍,其中專業搶險隊伍5萬人,駐京部隊3.4萬人,市級防汛搶險隊伍21支;同時細化本市683個地質災害易發區險村險戶“七包七落實”等措施,轉移明白卡發放到戶,明示了轉移路線和安置地點。
會上,7個專項防汛分指揮部及市交通委等部門就防汛準備工作作了說明。
>>市交通委
建508條公交繞行方案
今年,公路立交橋積水治理完成了24座公路泵站升級改造,已具備抽排條件;國、市、縣三級道路的219處、高速公路44處、農村公路260處易發生地質災害點段,全部采取設置警示標志、掛網等措施進行防護,并派專人值守。
針對易積滯水的點段,建立了508條公交繞行方案。每日備班車輛3200輛,一旦機場、火車站因強降雨導致出租車運力短缺情況,立即啟動應 急機制,開展運輸保障工作。建立與周邊省市的應急聯系機制,共享GPS監控信息,因降雨造成周邊省市道路中斷時,及時調整省際客運線路,避免出現旅客滯 留。
>>市交管局
最高級別預警全員上崗
根據預警等級和降雨對道路交通的影響程序,將分四個級別增派上勤警力,最高級別預警全體干部民警須返回單位,全員參與雨天交通疏導維護工 作。百余處易積水斷路點位部署清障車。接到雨情預警通知后在下凹式立交橋部署警力備勤,積水達到20厘米立即上報、27厘米時立即斷路。視情況打開中心調 頭閥引導車輛調頭行駛,遠端分流疏導,適時擴大外圍分流疏導區域。
>>市民政局
救災物資可保障21萬人
目前已根據10個遠郊區縣自身情況分別設計規劃4—5條緊急運輸救災物資的線路和備用線路,設定2—3個救災物資集散點;今年救災儲備物資 種類達到11大類、30項;按照北京市常住人口1%的比例進行儲備,可應急保障21萬人;保證全市因災死亡和失蹤人員的基本信息情況數據的完整、統一,確 保及時上報災情統計數據;今年的網絡報災已由區縣擴展到鄉鎮(街道)。
>>市排水集團
易積水斷路點設備勤點
今年汛期總計設置了112個搶險單位,其中大型單元28個、中型單元30個、小型單元54個;整個布控充分發揮大單元抽排能力強和中小單元 靈活機動的特點,互為補充;與公安交通管理局共同確定了56處備勤點,主要集中于蓮花橋、復興門橋、管頭橋等五環路內往年易積水斷路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