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120急救車配備車禍傷標準化設備

2014-08-07  來源: 北京日報
[字體: ]

    昨天,參賽選手正在進行“車內頸椎損傷固定與搬運”項目的醫療急救技能操作比賽。當天,北京120網絡急救技能大賽在北京120急救中心舉行。

    昨天,120急救中心舉行急救技能大賽,車禍傷急救成為競賽項目。北京急救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外傷已經成為北京急救呼叫的首因,其中車禍傷占 絕大多數。北京120急救中心已為所有搶救型救護車配備車禍傷標準化設備,提高交通事故傷害現場搶救能力。

    據介紹,車禍后脊柱損傷在搬抬、轉運過程中極易發生二次損傷造成截癱。據記者了解,為減少對患者的損害,北京急救中心目前已在所有的搶救型 救護車上配備了脊柱傷的專用設備,包括頸托、頭部固定器、脊柱固定板、止血帶等。此舉可以縮短急救時間,更好地保護車禍傷患者。

    北京急救中心2011年成為國際創傷生命支持中國區總部,在國內推廣創傷現場急救標準化技術,坐位頸椎損傷患者固定與搬運就是其中一項。培訓在真車中以真人為模特,演練用標準化的器材和手法將傷員進行固定和轉運。

    此次急救技能大賽還展示了車禍傷急救過程的標準程序。一輛被“撞壞”的轎車里,一位30歲左右的男士被卡住。3名急救員到達現場后,先檢查 傷員的意識,大聲喊著:“我們是急救員,為你急救。”初步檢查后,急救員懷疑這位“車禍傷員”可能是脊柱損傷,三名急救員通力合作,小心翼翼地為“傷員” 固定好頸托,并告知傷員:“我們的措施沒有傷害,請您不要動!”

    急救人員將傷者在擔架上固定好后,還測量傷者的脈搏和呼吸,待指標穩定后,立即將傷者推上急救車。

    技能大賽除比試車內頸椎損傷固定與搬運能力外,還競技考核選手的理論能力、急診心電圖診斷、徒手心肺復蘇、胸外心臟非同步直流電除顫術、氣管插管等醫療急救技能操作能力。

    相關新聞

    非急救轉運需求多預約少

    記者昨天獲悉,目前急救中心每天平均有將近60次的轉運都是出院回家、轉院等非急救型任務,但多數患者沒有預約非搶救型救護車的習慣,做到提前預約的非搶救型患者不到20%。

    2012年,北京急救中心開通預約系統,接受轉院及出院回家病人3天內的救護車輛預約服務。目前北京急救中心在中心站和東南西北四個分站都配備了非搶救型救護車。患者及家屬可以撥打120,預約非搶救型救護車服務。

    目前預約量不高并不代表相關需求不多。據介紹,北京市“120”和“999”急救網絡日常轉運的病人中,有很多是非急癥的“平轉”病人,占 用了不少急救資源。開通非緊急醫療救援預約平臺,是為了分流回家、轉院患者對急救車的需求,減少急救資源占用,但目前很多患者及家屬還是想不起來提前預 約。

    預約轉院的救護車將不配備緊急搶救設備,只攜帶擔架、藥箱等基本醫療設備,因而更適合轉運出院回家的患者,以及幫助骨折、發燒等病情不重且處于穩定狀態的患者轉院。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