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天下午,市人大代表、市委書記郭金龍參加了市人代會東城團的討論。對于代表們熱議的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問題,郭金龍坦言“老舊小區真 的值得很大關切”。他表示,老舊小區的改造要讓住在里面的“原住民”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老舊小區改造不能成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博弈,不能讓群眾“一談 疏解就來氣”。
老舊小區改造
市人大代表、來自安定門街道的劉俊彩在發言中提出,安定門內大街整治中的一項就是逐步消除低端業態,業主在這個過程中也逐漸體會到了“好處”。 “業主們主動找到街道,希望街道幫助他們尋找適合大街整體業態的高端租戶。房屋用于出租的業主們是高興的,住在那里的原住民也是高興的。”
劉俊彩的話音剛落,郭金龍就立刻點頭表示肯定:“安內大街確實有變化,我經常從那里走。”
“老舊小區真的值得很大關切。下一步,我們在老舊小區的改造過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調動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老舊小區改造不能成為政府和群眾之間的博弈,要共同推進老舊小區的改造,要依靠群眾。你的發言真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郭金龍隔空向劉俊彩頻頻點頭。
對于群眾十分關切的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的問題,郭金龍舉例說,比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的竹竿胡同附近,一邊是潘石屹蓋起的“剃胡子刀一樣” 的銀河SOHO,但另外一邊就是一片老舊小區。“我看到之后震動很大,在這種反差中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責任感和歷史的緊迫感。”他說,老舊小區里居住的 大部分是原住民,原住民承載著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他們應該感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老舊小區如果沒有得到治理和改善,就會退化得更快,未來帶來的問題會更 多。”
郭金龍說,自己作為東城團的代表,非常關心東城的發展和舊城改造。東城區作為全市文保區最集中、老舊小區比重最大的城區,在2014年下了很大 的決心推進這兩項工作,但同時也遇到一些問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前門區域,我剛到北京當市長的時候,那時候前門就已經開始了改造,但2008年開街之 后,這幾年推進的進度并不快。”
郭金龍指出,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涉及面很廣,是發展過程中“繞不過”的問題,是如何使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問題,也是城市可持 續發展的問題,一定要有新的模式。北京在經歷了過去的幾個建設階段后,對于文保區的胡同肌理、鄉愁記憶的標準要求更高。文保區、老舊小區一定要積極探索, 深化改革,不能讓群眾“一談疏解就來氣”。“解決好這一難題,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調動群眾的積極性,走好新時期的群眾路線,發揮好群眾的主體作用。”
治理超大型城市
沒有“現成路”可走
郭金龍表示,東城區在全市的統一部署下,大力調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制定了疏解方案并進行了積極的疏解,加快了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步伐。要切實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要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抓經濟建設是發展,抓環境建設也是發展,而且是一個更高層次的發展。
郭金龍希望東城區以更大的擔當精神,下決心打造好環境。要共同加快調整和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遏制人口無序過快增長,加強大氣污染的防治,緩解 交通擁堵,進一步綜合施策治好“城市病”,消除痼疾頑癥,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實踐,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行政的手段,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水平,改善人 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
“我擔任市長的時候,經常接觸一些國外城市的管理者。但是一遇到‘用數據說話’的時候,比如早晚高峰期的地鐵客流、地面公共交通的客流,我就感 到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城市無法交流。”郭金龍坦言,“對于北京這樣一個超大型城市的治理,我感到壓力很大。” “北京屬于超大型城市,城市治理要認真地積極探索,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郭金龍表示,要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探索,來治理好一個城市,既要延續過去的優 良傳統和好的經驗,也可以借鑒國際上對大城市治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