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西山楓林小區廣場,市水政大隊第一分隊開展“水日水周”宣傳活動,號召居民愛護水資源。 市水務局供圖
雖然南水北調江水已經進京,但是北京的水資源仍談不上充裕。今年,北京市水務局將制定進一步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建立完善節水獎補機制,提高節水管理水平。
南水雖進京 水資源供給仍緊張
去年底,丹江口水庫的一江清水蜿蜒自流到北京頤和園的團城湖,北京人民從此喝上了甘甜“南水”。市水務局介紹,截至23日,南水北調中線北京段 惠南莊入境水量已達到10062.82萬立方米,目前入境流量20立方米/秒,日進水170萬立方米,這些來水均得到了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不過,考慮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增長導致的剛性需求等因素,未來北京水資源供給依然趨緊,水資源短缺仍將是制約首都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
此外,雖然目前中心城區供水保障能力有了明顯提升,但郊區新城,特別是通州、門頭溝門城、豐臺長辛店等地區的供水保障能力仍顯不足,夏季用水高峰期,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改造200公里以上老舊自來水管網
據介紹,今年,市水務局在節水方面出臺了一系列舉措。除了將再推廣5萬套高效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今年將完成200公里以上老舊自來水管網改造,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16%以內;推進行業用水定額管理,編制完成賓館、學校、醫院等節水評價規范。
同時,本市將進一步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編制完成再生水利用規劃并組織實施,完善中心城區再生水供水站點布局,加快再生水供水設施建設,加大工業和園林綠化再生水利用力度,進一步減少新水用量,再生水利用量今年計劃達到9.5億立方米左右。
此外,北京市還積極爭取更多的水源保障。今年將在做好接納1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江水各項準備工作的同時,積極爭取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初期 多調水,推動南水北調中線沿線七座水庫水資源戰略儲備,并建立相應的首都應急調度保障機制。繼續推進把淡化海水作為水資源戰略儲備的相關工作。
■ 節水故事利用廢舊品自制節水器
家住西城區南菜園的倫志清家不但節水意識強,還做出了各種堪稱先進的節水器。
洗浴時,先流出的一部分水是涼的,倫師傅就制作了一個簡易的節水器來收集這部分涼水。他用一個漏斗接塑料管連到廁所馬桶水箱,漏斗用螺絲固定在 橫木條上,木條中間與一個慢速小電機的軸桿固定,把小電機固定在上面的木板及墻上。洗澡時,倫師傅先將涼水引向廁所水箱,待出現熱水時再開始洗澡。每人每 次洗澡節約1盆水,一家三口每月洗澡可節約1-2噸水。
廚房洗菜等用水量很大,倫師傅將廢油桶底部割開,倒掛在洗菜池旁接洗菜水,倒置出口安一根水管通往廁所馬桶沖廁使用,為控制流水,水管處安一閥門,每天節約一桶水,一個月節約30桶水。
全家總動員 一水多利用
家住朝陽區慧忠北里的陳淑英老人家常年堅持一水多用,她將淘米水用來洗菜、澆花,或留下來洗臉;將洗澡水、洗衣水用來拖地,或用來沖洗廁所。
洗菜時,這家人會把菜擇好后,先洗干凈一些的菜,比如蔥、蒜、西紅柿、蘿卜等,然后把水留下來,再洗一些比較臟的菜,比如青菜等,最后一遍洗菜水還可以用來澆花草。在陳淑英老人家,用淘米水澆的十幾盆君子蘭開花不斷,有的已經20多年了。
清洗餐具時,這家人也很注重方法,有些餐具油污很多,他們會先用一張餐巾紙將油污擦拭干凈,再洗時就方便多了。
在節水過程中,陳淑英一家總動員,“計劃用水、節約用水、科學用水”已成為不成文的“家規”。此外,全家人還向鄰居宣傳節水知識、介紹節水方法、傳授節水經驗,帶動更多的人參與節水。
■ 相關新聞
30萬居民不再吃井水
隨著南水北調的到來,北京將逐步開展自備井置換,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水平。同時重點實施朝陽東壩、定福莊,大興西紅門和舊宮,豐臺南苑等地區104個單位及居民小區的自備井市政管網供水置換,改善約30萬居民供水水質。
結合實施自備井置換,將積極壓減集中水源地、地面嚴重沉降區地下水開采,力爭年壓采1億立方米以上。加快推進密懷順、西郊、昌平等城市集中水源地回補工程建設,力爭年回補地下水2.5億立方米以上,增加水資源戰略儲備2億立方米以上。
節水小竅門洗碗前去污
清洗炊具、餐具時,如果油污過重,可以先用紙擦去油污再沖洗。
擇菜后洗菜
洗菜時盡量放到盛水容器中,先洗葉類、果類蔬菜,再洗根莖類蔬菜。
冷藏室解凍
水解凍食品改為用冷藏室解凍。
衣物集中洗
衣物集中洗滌,減少洗衣次數,盡量手洗小件衣物。
淋浴別盆浴
洗澡選擇淋浴而不是盆浴,洗臉、洗手用臉盆。
洗衣機節水
盡量選擇滾筒洗衣機,用水較少;波輪洗衣機相當耗水。
馬桶要節水
將一個盛滿水的飲料瓶放到馬桶的水箱中,減少馬桶出水量。
更換水龍頭
將老式龍頭換成節水龍頭,水龍頭的水嘴根據需要更換口徑。
一水要多用
洗臉、洗菜、漂洗衣物后的水,可以用來擦地或沖馬桶。洗米水、煮面湯、過夜茶可以用來清洗碗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