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整整3年的東干渠工程最快將在本月底正式完工,6月底將具備通水條件。這標志著本市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形成的地下輸水環路最后一環閉合,南水北調水、密云水庫、地下水聯調成為可能。
東干渠工程第一標段位于北五環上清橋東20幾米深的地下,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跟隨東干渠項目部部長劉峻偉來到了工程最后的施工地點,只見直徑3 米多、周身布滿銀色圓鉚釘的藍色大圓盤與管洞正對著,中間有著約80厘米的缺口。“這個圓盤就好比一個‘塞子’,它后面連通的是團城湖至第九水廠的輸水管 線,那里面就裝著南水。”劉峻偉介紹 ,東干渠最后一項工作就是將“塞子”拔掉,再用80厘米左右的短管將目前尚未接合的地方連通、密接,再安裝一個直徑3.6米的電動蝶閥,通過控制閥門,調 配來水。
據悉,東干渠與團城湖至第九水廠之間的電動蝶閥將在本月底或下月初完成安裝,經過設備驗收、靜水壓試驗后,預計6月底具備通水條件。
東干渠建成后,將與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工程、南干渠工程一起,形成一條基本沿北五環、東五環、南五環及西四環形成的輸水環 路,根據需要進行用水調度。該渠全長44.7公里,設有4個分水口,分別為第八水廠、第十水廠、通州水廠和亦莊水廠進行供水,為朝陽、通州、亦莊等地區的 居民提供用水保障。輸水環路形成后,本市將實現南水北調水、密云水庫、地下水的聯合調度,同時也使得中心城和新城主要水廠實現雙水源(南水北調水源和密云 水庫水源)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