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試點至今,北京市垃圾分類工作走入了第七個年頭,到今年年底,達標小區目錄上將再添363個新成員,屆時,本市城鎮地區居住小區垃圾分 類達標率將達到80%。據相關部門透露,為了能夠保持達標小區良性增長,市政部門每年都會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垃圾分類達標小區進行檢查和考核,除了標識設 置、指導員配置等內容之外,垃圾是否混裝混運也成為檢查重點。
垃圾混裝混運堆肥廠可拒收
上午9時許,住在大興區康隆園小區1號樓的張大媽把廚房里的垃圾打包,準備下樓放入垃圾桶。張大媽家一共放了3個垃圾桶。“廚房的是收廚余垃圾,廁所的是其他垃圾,客廳里的主要是可回收垃圾。”在她家客廳的垃圾桶里,存著一些廢紙和易拉罐。
1號樓下并排放著3個垃圾桶,桶身上分別貼著“廚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標識。張大媽一出樓門,就看到了佩戴著“綠袖標”的垃 圾分類指導員小王。小王拿著長柄夾,將散落在地面上的幾根菜葉夾入綠色的廚余垃圾桶內。“您好,請分類投放垃圾,謝謝合作。”看到張大媽提著垃圾袋走來, 小王熱情地招呼。
據大興區市政市容委調研員陳永久介紹,類似康隆園這樣的垃圾分類達標社區,大興區一共有109個。“三類垃圾會分別由3種不同的垃圾車分類運輸 到不同的垃圾處理廠。”例如紙張、飲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由再生資源回收車運輸到分揀中心或是再利用企業進行處理;其他垃圾由其他垃圾運輸車運到垃圾焚燒廠 或是垃圾填埋場進行處理;剩菜剩飯等餐廚垃圾則由廚余運輸車運到南宮堆肥廠等餐廚垃圾集中處理中心,或是利用小區中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設備直接進行處理。 “按照規定,廚余垃圾絕對不會和其他生活垃圾混裝混運。混運垃圾就算運到了南宮堆肥廠也會被拒收,必須重新分揀合格后才會接收。”
分類小區要達標須考核兩年
2009年本市率先在朝陽區麥子店、團結湖、勁松三個街道和黑莊戶鄉、小紅門鄉的居民小區試點垃圾分類。按照規定,達標小區的硬件包括分類垃圾 桶的種類、顏色、規格等符合全市統一要求,小區也要配備分類收集垃圾的工具,比如廚余垃圾收集車輛按照每600戶配置一輛電瓶車,或每300戶配置一輛電 動三輪車,其他垃圾也有相應的車輛配備標準;在運行管理方面,小區管理人員要做好宣傳工作,保證居民知曉并自覺參與垃圾分類行動,每天都要回收清理垃圾, 委托有資質單位提供分類運輸服務,另外還包括設定專人管理、制定管理制度等。截至去年年底,全市垃圾分類達標試點小區達到3690個,有分類指導員2萬余 人。
市市政市容委固體廢棄物管理處副處長張紅纓表示,一個垃圾分類達標小區的建設周期為兩年。第一年叫做達標創建期,市政部門將對分類垃圾桶是否配 備、居民家中分類垃圾桶是否發放、分類運輸車是否銜接、垃圾分類指導員是否配備等指標進行逐項考核。第二年則是日常檢查,主要檢查垃圾分類的效果,并對檢 查結果進行曝光。
第三方暗訪達標小區
據介紹,每年市市政市容委都會委托第三方機構對垃圾分類達標小區進行檢查和考核。考核全部采取的是暗訪形式,實地考評的分數占到總分的80%。 在檢查過程中一旦發現有違章違規現象,檢察人員將立刻拍攝、拍照,留存證據,可對居民小區下達責令限期整改通知。除了市級檢查外,每個區幾乎每周都要進行 區級檢查,同時,城區內有網格化管理監察員的小區,還要把垃圾分類納入網格化檢查范圍。
張紅纓表示,垃圾是否混裝混運是暗訪的重點項目之一。“現有的垃圾分類小區總體情況還是不錯的,但在個別區域跟蹤發現了問題,也都進行了處罰。”垃圾分類檢查結果每個月要向區縣及地區進行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