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2020年北京建成30處環城森林公園

2015-07-22  來源:新京報
[字體: ]

  歷時五年完成的百萬畝平原造林讓北京京郊的面貌煥然一新。昨日,北京市園林局詳解了京津冀未來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的具體內容。首次提出了“國家公園”概念,京津冀地區將以三地連接部分的相關國家自然保護區為試點,建立國家公園,形成環首都國家公園環。

  同時,三地將構造綠色生態廊道,形成世界級城市群生態體系。

  北京周邊建環首都國家公園環

  生態環境保護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三個率先突破之一,京津冀在生態環境建設方面將提升到國家層面。

  按照《規劃綱要》要求,北京市將重點對貫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條交通干線和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拒馬河等四條重要水系進行綠化建設。在重要水系每側形成寬度200米以上的永久綠化帶,建設1000至2000米寬的綠化控制范圍,構建平原生態廊道骨架。

  根據規劃,到2020年,北京平原地區森林濕地將與天津、廊坊、保定三市的森林濕地實現連接,形成京津保地區大尺度綠色板塊和森林濕地群。

  同時,將整合京津冀現有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構建環首都國家公園環。在城市之間、城市與功能區之間,通過大片森林、濕地的規劃建設,構建綠色生態隔離地區,形成世界級城市群生態體系。

  5年后北京將再添30處城市森林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北京將繼續在平原地區推進綠化造林建設,未來五年新增林木綠地38萬畝,使平原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30%以上,形成環繞城市的大尺度城市森林。

  北京市將對平原地區基礎較好、區位重要、成帶連片的城市森林,通過增加基礎設施、提升生態景觀,建設開敞型郊野森林公園,重點建設東郊森林公 園、潮白河森林公園、大興永定河森林公園、房山青龍湖森林公園、豐臺彩葉森林公園、昌平沙河森林公園、順義五彩淺山郊野公園、朝陽溫榆河森林公園等30 處,形成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森林景觀體系。

  ■ 追訪

  5年后北京市民出門500米見綠地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表示,北京市將充分利用城市拆遷騰退地和邊角地、廢棄地、閑置地,見縫插綠,開展小微綠地建設。到2020年,建設小微型綠地300處、面積200公頃,實現百姓身邊增綠。

  綠地也將成為市民休憩、健身的好場所,力爭2017年前,完成1000公里市級綠道建設;2020年以前完成全部區級綠道建設,完善全市健康綠道體系。

  市園林局表示,園林綠化部門將大力在市民身邊增綠方面實現率先突破,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增城市綠地2300公頃,讓城市85%的市民出門500米就能見到公園綠地。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目前,通州區正在按照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進行規劃編制,10月底之前完成。2020年,通州城市副中心的綠化覆蓋率將達到45%以上,公園500米服務半徑覆蓋90%以上,空氣好于二級的天數達到300天以上,污水處理90%以上。

  多區縣實現拆遷還綠

  ●朝陽區西直河石材市場100多萬平方米拆遷騰退后,80%的土地將實現規劃建綠。

  ●豐臺區花鄉羊坊村綠隔區域,去年以來已完成100余萬平方米拆遷騰退,下一步將全部實現綠化。

  ●海淀區“三山五園”園外園片區近14平方公里將實現綠隔地區的集中連片綠化。海淀區東升鄉雙泉堡地區騰退出的106公頃土地將實現綠化。

  ■ 亮點

  環 三大區域構建國家公園環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介紹,為提高北京的環境承載能力,打造宜居城市,未來將構建環首都國家公園環。

  據悉,此規劃由國家發改委牽頭負責,初步計劃是通過整合京津冀現有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構建環首都國家公園體 系。如霧靈山區域,可依托河北省霧靈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霧靈山市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海坨山區域,可依托河北省大海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京 松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在百花山區域,可依托河北野三坡、北京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立國家公園,形成環首都國家公園環。

  帶 京津冀濕地群將實現連接

  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北京將以大興新機場、2022年冬奧會等重要區域為重點,在與燕郊、香河、廊坊、固安、涿州相接壤的通州、大興、房山等相關區域,進一步加大造林力度,形成京津冀大規模生態過渡帶。

  到2020年,使北京平原地區森林濕地與天津、廊坊、保定三市規劃建設的森林濕地有機連接,形成京津保地區大尺度綠色板塊和森林濕地群。

  開展永定河、北運河、大清河、潮白河沿線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2020年前,在張承生態功能區范圍內的永定河、潮白河、官廳水庫區域恢復濕地 8000公頃,在與天津、保定毗鄰的房山長溝、琉璃河、大興長子營、青云店,通州馬駒橋、張家灣、西集、漷縣及北運河通州區域,新建濕地3000公頃。

  使全市濕地保有量達到5.44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比例提升到3.31%。新增大興長子營、北運河2處國家濕地公園,使全市國家濕地公園總數達到5個,60%以上濕地受到有效保護和管理。

  廊 綠色生態廊道互通京津冀

  綠色生態廊道是一個城市或區域良好生態環境的基本框架,是城市重要的綠色通風廊道和生物多樣性通道。

  市園林局表示,北京市將重點對貫穿全境并通向津冀的30余條交通干線和永定河、北運河、潮白河、拒馬河等四條重要水系進行綠化建設。

  通過加寬加厚、改造提高河道和干線道路兩側綠化帶,使交通干線每側形成寬度在50米以上的永久綠化帶,重要水系每側形成寬度200米以上的永久綠化帶,并構建1000-2000米寬的綠化控制范圍,并與津冀綠色廊道實現跨區域互聯互通,共同構建平原生態廊道骨架。

  養 修復西北部生態涵養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環京6縣綠化建設將重點推進,整體構建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建成京津冀區域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以協同推進京津冀西北部生態涵養區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張承地區密云、官廳兩庫上游重點集水區生態保護和修復支持力度,加快荒山治理進程,重點推進環京6縣綠化建設,到“十三五”末完成規劃100萬畝的造林任務。建成京津冀區域第一道綠色生態屏障。

  北京將全面推進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對主要分布在門頭溝、房山等5個區縣的10萬畝廢棄礦山進行生態修復治理,恢復生態植被。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