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北京:紫禁城“保衛處”變身全天候書店

2015-07-23  來源:新華網
[字體: ]

 每一座古建都是一個傳奇,一個故事。古建筑保護,應“塵封歷史”還是“古為今用”?如今,紫禁城“保衛處”雁翅樓的華麗變身給出了答案。

    20日晚,一家24小時營業的中國書店入駐這座有著595年歷史的古建筑。從此,古建筑迎來新生命,愛書的市民有了新去處。

    夜幕降臨,雁翅樓門楣上刻有“中國書店”的牌匾高懸,古韻猶存,進進出出的市民在這里浸染書香、享受著一份繁華中的沉靜。然而595年前,卻不是這般景象。

    始建于1420年的雁翅樓是老北京中軸線上的一處著名地標,坐落于地安門十字路口南面的東西兩側,與什剎海僅一街之隔。那時的地安門上鋪黃琉璃瓦,下面紅色墻身,面闊七間,中間開3個方形門洞,寓意“天圓地方”。

    雁翅樓是地安門的戍衛建筑,同樣是黃琉璃瓦覆頂,為東西對稱的兩棟二層磚混建筑,各15間,每座樓的面積約300平方米,遠觀好似大雁張開的一對翅膀。雁翅樓與地安門一起,構成了老北京皇城最北端的屏障。

    2012年2月,北京啟動“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筑恢復工程”。2013年6月,雁翅樓景觀復建工程開工,2014年竣工。“景觀復建的雁翅樓建筑面積有1100多平方米,我們利用西側的10間房作為文化設施,對公眾開放。”書店負責人于華剛說。

    今年5月開始,北京市西城區提出建設“記憶西城、書香西城、藝術西城、時尚西城”的目標。建設以公共圖書館為基礎、以特色閱讀空間和“公共藏書樓”為重點、以流動圖書車和圖書自動借還機為補充、以云閱讀科技形式為輔助的閱讀服務網絡,是“書香西城”的重要內容。

    西城區文化委主任孫勁松說:“雁翅樓地處中軸線,承載傳承歷史、傳播文化的功能。政府將其作為免費的公共閱讀空間,引進專業企業進行有限度、有條件的經營,既可以傳播文化,也是活化文物的一種嘗試,更是一種引導,引導城市安靜下來。”

    步入這所獨具風格的書店,一層琳瑯滿目的暢銷書、古籍映入眼簾,四書五經、《尋路中國》、《追風箏的人》等各色書籍引人駐足。讀者中既有耄 耋之年的老人、也有樂此不疲的孩童,有人干脆席地而坐、看個痛快。書店二層則兼具書吧、展覽、沙龍功能,正在舉辦的“古籍修復技藝雕版印刷展示”和“中國 書店海外回歸古籍展”引人矚目。

    “24小時書店是一個新的文化坐標,尤其是在城中心,在南鑼鼓巷這個地方,大家都愿意夜里出來,賞賞夜景。大夏天嘛,遛彎的同時還能享受這樣古香古色的文化空間,看書看到飽,感覺不錯。在古建里讀書,越看越有氣氛。”讀者原先生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