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修改稿)》
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昨天(23日)上午召開第二十一次會議,會議審議了《北京市院前醫療 急救服務條例(草案修改稿)》,為了解決120和999兩個急救中心在統籌、指揮等方面不夠協調一致的情況,修改稿明確了本市建立院前醫療急救指揮信息系 統,對全市院前院內急救服務狀況進行動態監控,同時建議本市建立救治危急重患者院前與院內銜接的綠色通道機制。
會議上,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主任委員孫世超對《北京市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條例(草案修改稿)》作了說明。根據常委會審議意見,基于院前醫療 急救服務是基本公共服務的性質,政府應當在急救事業發展中承擔組織領導、規劃建設和監督管理等職責,因此,草案修改稿提出市政府應該制定本市院前醫療急救 機構設置規劃并向社會公布。草案修改稿還明確提出對急救服務進行監督管理的責任主體為各區縣人民政府。孫世超的說明中提出,120和999兩個急救中心在 規劃、組織、統籌、指揮等方面不夠協調一致的情況。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雖然兩者目前建立了一個聯動平臺,但聯動平臺只是一個技術層面的措施,比如有人 同時呼叫了兩個急救系統,這個平臺只是顯示一個人同時叫了120和999,但并不能直接解決資源浪費問題,所以還需要主管部門加強投入和監管。另外,兩個 平臺各自掌握數據,并不利于全市層面統一掌握情況。
針對這些情況,草案修改稿明確,市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建立院前醫療急救指揮信息系統,對全市院前院內急救服務狀況進行動態監控,組織、協調院 前醫療急救機構和院內醫療急救機構建立有效銜接機制,組織協調政府各相關部門及社會組織為院前醫療急救服務提供必要保障和便利條件,與110、119、 122等城市公共服務平臺之間建立聯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