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故宮展示文物修復 憑門票可免費參觀

2015-09-27  來源:京華時報
[字體: ]

 昨天,故宮文物保護修復技藝特展已完成布展。

       觀眾下載手機APP可實現全程自動講解

    從今天起,“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修復技藝特展”將在神武門城樓展廳向公眾開放,為世人演繹“破鏡重圓”的奇跡。展覽將持續至11月15日,觀眾憑故宮門票進院后可免費參觀。

    鑒于手機等移動新媒體的便捷、直觀、可操作性強等特性,故宮博物院在本次特展形式上進行了創新,進入展廳后,觀眾可連接免費WiFi,掃描 二維碼下載“故宮文物保護修復技藝展”APP,每當觀眾走到一件修復文物前,會自動觸發手機講解,這樣,游人的手機可華麗變身免費講解器。結合眼前完好如 初的精美展品,游人可從手機APP中看到文物修復過程的動畫演示,還可以參與虛擬修復互動,親手體驗文物修復的過程。

    >>探訪

    祖傳手藝結合現代科技讓文物重生

    銹跡斑斑的人面紋牌飾、掉漆開裂的乾隆御稿箱、霉菌蟲蛀的百寶鑲嵌柜……經過歷史的滄桑,許多故宮館藏的奇珍異寶深受病害之苦。世代傳承的修復手藝和前沿的科學技術相結合,構建起故宮博物院的“文物醫院”,眾多文物在“文物醫生”的“醫治”和呵護下得以重生。

    在神武門城樓展廳,看著自己曾親自參與修復的老紫檀荷花床,百年老字號京作家具公司“同興和”的王來鳳老師傅高興地跟徒弟們回憶起修復的點滴。

    古法:民間高手進宮“問診”

    清朝,故宮曾設立內務府造辦處及各地州府制造局等機構,囊括全國能工巧匠服務于皇室。清朝覆亡后,造辦處的匠師散落民間,大部分集中在崇文門的南小市或開鋪子、或打工以技藝求生存。這也為后來東城區的傳統工藝的保留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3年故宮博物院開始實施“平安故宮”工程,其中“院藏文物搶救性科技修復保護”項目敞開宮門,面向社會吸納優秀傳統技藝和最新的科技 方法,共同來為故宮文物保護事業多做貢獻。一批具有非遺傳統技藝的企業與故宮博物院建立了文物保護修復技術服務合作關系,許多像王來鳳這樣的老師傅得以入 宮參與國寶修復。

    今術:殘破文物照CT“診斷”

    展覽中一件精美的沉香雕羅漢壽字插屏頗為引人注目,整個插屏為楷書壽字做底,每一個筆畫上,壽星老、仙鶴、松樹等人物、動物、植物雕刻栩栩 如生,背面陰刻填金百字壽等,做工極其細膩。觀眾可能想象不到,這件精美的文物一度多處開裂,“奄奄一息”。故宮的“文物醫生”對其進行了全方位“診 斷”,他們用吸鐵石靠近文物時發現有吸力,由此判斷插屏內部填埋有金屬器具。隨后,“醫生”們給插屏做了X射線CT照相,竟發現其內部結構由橫向10根、 縱向2根鐵錠支撐,由此,“醫生”們開出了“藥方”,除塵、整形、對開裂部分進行補配合修整。一只只剩下腿的丹頂鶴雕刻讓“醫生”們頗費心思,根據經驗, “醫生”斷定這只丹頂鶴一定是凸顯出畫面的,周圍沒有保護物,因此受到了損壞。然后根據整個畫風,不著痕跡地還原了一只活靈活現的丹頂鶴。

    目前,故宮設立了現代監測、分析實驗室,探索現代科技手段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中的應用及與傳統技術的合理結合。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