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全力運轉12年 北京最大地下水源回歸“備用”

2016-02-26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作為本市最大的地下水源,全力運轉了12年的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終于可以名副其實地回歸“備用”。記者昨日從市水務局了解到,備用水源已累計為首 都安全供水12.8億立方米。隨著南水進京,備用水源的42眼井目前已進入熱備狀態。通過減采和涵養,水源地地下水位每天都能回升三四厘米。

  每8杯水有1杯源自備用水源

  穿過京承高速兩座高架橋,沿著幽靜的鄉村公路行不過百米,便來到懷柔應急備用水源管理所。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過去的12年里,北京人喝的每8杯水,就有一杯源自這里。

  備用水源地處潮白河、懷河和北運河沖積扇平原,水量極為豐沛。據管理處工作人員回憶,過去這里遍布稻田、葦蕩,有時候水甚至會從地下冒出來。 1999年,經勘探部門測算,備用水源地的地下水,每年有8千萬到1億立方米流入潮白河。易采易補的優越地質條件,加之水質無污染,水量穩定,讓這里成了 北京應急水源地的首選。

  備用水源于2002年開工建設,次年8月30日正式開始為第九水廠提供源水。作為當時全市最大的地下水源,工程從供水量到水源井數量都首屈一指,包括42眼深淺結合的水源井和14公里的聯絡管線,年供水能力1.2億立方米。

  按照最初“采二養三”的設計規劃,備用水源地開采兩年后將涵養3年,但由于連續干旱,2005年,完成兩年應急供水任務后,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就一直沒有停止為北京供水,這一供就是12年。

  12年來備用水源地以每天30萬噸的水量哺育著首都,保障了首都的供水安全,也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國慶大閱兵、APEC會議等重大活動期間的供水保障任務。

  據統計,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地輸送的水量占到本市供水總量八分之一,12年相當于輸送了12個懷柔水庫庫容量。

  減采半年地下水位回升3米

  隨著南水進京,按照“喝、存、補”的原則,科學使用寶貴南水,備用水源地終于可以完成持續供水的使命,真正回歸應急備用的功能。

  日前,記者來到備用水源監控中心,供水實時監控的畫面上,沿著河道以圓點顯示的水源井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為綠色,即供水狀態。

  京密引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任宇告訴記者,隨著南水進京對北京水資源緊張局面的緩解,備用水源已經于去年9月6日起開始減采。輸水量從運行之初的每天33萬立方米,已經減少到10萬立方米。

  曾經近30眼井一起轟鳴抽水的場景如今不復存在。在21號井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正在工作的深井現在的出水量為每天5000立方米,過去井院里深井淺井同時運行,抽水量能達到一萬六七千立方米,現在已改為單井運行。

  “42眼井面對10萬方的輸水量,可以輪流值班,每天只需要12眼井工作就夠了。”任宇說,減采后不讓水源井徹底停用,目的是保障每個機電設備時刻處于一種熱身的狀態。如有應急情況,隨時可以加量開采,保障城區應急用水。

  通過減采、涵養,半年來,備用水源地地下水位平均回升了3米多,目前還在以每天3到4厘米的速度回升。據悉,隨著南水進京水量不斷加大,根據全市用水調度情況,備用水源地采水量有望繼續下降。

  擔負應急與監測新使命

  減量開采后的懷柔應急備用水源工程,如今的使命是保障城區應急供水安全。減采后的應急備用水源將對設備進行檢修保養,以便更好地發揮應急作用,還將新打3眼監測井,用于地下水埋深、水質的監測。

  在熱備階段,應急水源地的各種機械設備將面臨進行一次系統的維修。全力運行了12年的各種高壓電器設備迎來“全面體檢”;24小時不停運行的變 壓器終于可以歇口氣做做保養;自動化設備將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當初為北京首例使用的PCCP管線也需要專業部門對管道進行檢測、清理。

此外,發揮監測功能也是此次維修改造內容之一。據介紹,應急水源工程開采之初,就對地下水進行了動態監測,包括地下水埋深、地基沉降、生態監測 等。今年,水源地將新打3眼專門的監測井,用以監測南水進京后“補”的效果、水質以及與本地地下水融合情況。目前工程正在招投標,很快將開工建設。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