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huán)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huán)境保護 > 環(huán)保作文 > 正文

電吹風讓百病皆消?新一季流言榜出爐

2016-03-31  來源:揚子晚報
[字體: ]

  電吹風“吹哪治哪”百病皆消?吃雞蛋清是不會排出大便的?千萬別輕信!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些都是流言,流言,流言!北京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北京地區(qū)網(wǎng)站聯(lián)合辟謠平臺、北京科技記者編輯協(xié)會昨天又公布了新一季的流言榜單,其中大多是我們也曾經(jīng)將信將疑過的所謂“科學”。

  1、公共WiFi風險很大?

  貪小便宜就容易吃大虧

  央視“3·15”晚會上,上演了令人驚訝的一幕:現(xiàn)場觀眾的手機都連上無線網(wǎng)絡,然后打開自己常用的一兩個消費類軟件,結果現(xiàn)場的大屏幕上,各種地址、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都顯示了出來,感覺自己變透明了有沒有?

  ■真相

   北京郵電大學網(wǎng)絡技術研究院馬嚴教授介紹,無論是家里的WiFi還是公共WiFi,都存在信息被截獲的可能,但顯然一些沒有密碼保護的公共WiFi更加危險。用手機在WiFi環(huán)境下收發(fā)信息,這個環(huán)境是開放的,就像在辦公室里喊一聲,周圍和隔壁的人都能聽到。

  但其實只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遠沒有我們看到的那么夸張。最重要的是不能選擇來路不明的WiFi,尤其是免費、不需要密碼的WiFi。重要的操作比如網(wǎng)購時,最好關閉WiFi,通過數(shù)據(jù)網(wǎng)絡進行,保障資金安全。

  2、吹風機是治病“神器”?

  相信這個你真是太天真了

  近日,不少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了“吹風機能治病”的相關文章,治感冒、治凍瘡、治鼻塞,吹鼻子、吹腳丫、吹肚臍,文章里部分天馬行空的治療方法,真把吹風機當成了現(xiàn)代插電版的“狗皮膏藥”。

  ■真相

   電吹風的熱風可能對緩解某些癥狀會有點輔助作用,但依靠它治病,顯然不靠譜,操作不當?shù)臅r候,甚至會引起一些副作用,比如燙傷灼傷。專家建議最好不要輕易嘗試用吹風機治病。

  以用吹風機治鼻炎和鼻塞為例。鼻腔需要滋潤的環(huán)境,用吹機風對著吹,對鼻黏膜破壞性大,還會減弱鼻腔清潔病毒功能,鼻腔更干燥、更難受。如果鼻腔有炎癥,用此法很可能將病癥加重。至于說殺滅鼻腔內(nèi)的流感病毒,那也太小瞧流感病毒了。

  還有吹脖子治頸椎病、吹腳丫子治腳癬等等“吹風機系列偏方”,在臨床上也沒有得到過證實。

  3、酸奶加熱口感更酸?

  千萬別用微波爐加熱

  近日,有讀者發(fā)現(xiàn),在一些路邊小店,有些商販吆喝著熱著喝的“老酸奶”。“酸奶不都是冷藏保存嗎?加熱以后喝口感會更好?”

  ■真相

   酸奶的制作過程是鮮奶加入菌種后發(fā)酵而成的,在市面上使用的酸奶菌種不少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而40℃到42℃之間,是這兩種菌的最佳繁殖溫度。

  酸奶最合理的加熱方式,就是用50℃左右的溫水,慢慢加熱。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超過50℃,有可能殺死菌種,影響酸奶的質(zhì)量。因此,不能用開水加熱,而用微波爐加熱更不可取,因為微波會破壞酸奶的營養(yǎng),也影響口感。另外并不是所有的酸奶都適合加熱飲用,譬如凝固型的酸奶,一旦加熱,就可能在表面產(chǎn)生一層液體,最好就不要喝了。

4、吃蘑菇中毒因食物相克?

  你只是吃到了毒蘑菇罷了

  前不久,朋友圈流傳著一則因食用蘑菇不當導致多人中毒身亡的傳言。傳言還稱,蘑菇不可和茄子、小米、大黃米等食物同吃,否則會產(chǎn)生毒素。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jù)呢?

  ■真相

   食物相克的說法一直在民間流行,但是并沒有得到科學證實,其實所謂相克,多是因為不潔飲食以及極少數(shù)的特殊過敏反應所致。

  “蘑菇跟茄子、小米、大黃米一起吃,會產(chǎn)生毒素”并無科學依據(jù)。實際上,每年到了蘑菇熱銷的季節(jié),我國都會發(fā)生多起食用蘑菇中毒的案例,而中毒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誤食了有毒蘑菇而并非食物相克。

  5、吃蛋清,無大便?

  只吃不拉!難道是貔貅?

  衣食住行的流言格外多。最近就有一個:“雞蛋蛋白質(zhì)的吸收率接近百分之百,所以吃雞蛋清,就不會排大便。”對還是錯呢?

  ■真相

   首先,雞蛋確實是很好的蛋白質(zhì)來源。人體內(nèi),有八種氨基酸不能自行合成,需要從食物中獲取,稱之為必需氨基酸。這八種氨基酸雞蛋都有,還很高,雞蛋蛋白中氨基酸的組成和人體需要量十分接近。

  那么雞蛋蛋白質(zhì)的吸收率是不是百分之百呢?消化與吸收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吸收率如何,既跟食物本身的屬性有關,又因人而異。因此總會有一部分食物變成殘渣,進入結腸。所以,“吃蛋清,無大便”是不可能的。

  6、鹽吃多了長雀斑?

  你冤枉鹽了,這大多是遺傳

  近日,一則《食鹽的危害》在網(wǎng)絡上悄然流傳。其中提到:“醫(yī)生表示,吃鹽多的時候,由于滲透壓的作用,身體組織的水分會減少,排出身體的水分會增加,不利于皮膚的保水。食鹽過多,除可使面色暗黃外,很有可能導致面頰長出雀斑。”

  ■真相

   人體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儀器,吃鹽多,并不會導致體內(nèi)水分減少。雀斑是一種黃褐色色素斑點,多見于中青年女性。很早以前,就有醫(yī)生注意到了雀斑的家族聚集傾向。也就是說,父母都有雀斑,孩子有雀斑的概率會大大增加。目前認為,雀斑主要受遺傳影響,也跟日照有關。

  所以,高鈉飲食雖有很多危害,但雀斑這個“黑鍋”,真不能讓人家背。

  7、個大草莓因為打激素?

  其實真的就是這個品種

  3月草莓上市,名為“激素草莓辨別法”的文章也炒熱了網(wǎng)絡。目前市面上出現(xiàn)的大個頭草莓多為“幸香”草莓,大多產(chǎn)自大連莊河。而莊河草莓種植戶均否認給草莓打激素的傳聞讓人開始懷疑大個草莓了。

  ■真相

   相關專家表示,“幸香”草莓是從日本引進的雜交選育品種,本身“個頭”就很大。

  中國園藝學會草莓分會副理事長、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教授姜卓俊表示,網(wǎng)上盛傳的“激素草莓辨別法”其實并不科學。他認為,“激素這個東西是植物本身就存在的物質(zhì),如果植物自身激素量不足,可以適量人為增加,把它的正常生長狀態(tài)調(diào)整過來,這就是俗稱的打激素。”姜卓俊表示,“但注入激素是有嚴格要求的,過量注入會導致失敗,草莓的賣相和口感都會很差,拿到市場上也賣不出好價格,果農(nóng)一般不會這么干。”“空心草莓”的出現(xiàn)也是“大果型”草莓品種的特性,“當然這也會跟施肥有關,溫度過高、肥水過大,也容易造成空心。”

  8、郁金香真的有毒?

  你只賞花就不會有事兒

  初春的百花園里,最先姹紫嫣紅起來的是亭亭玉立的郁金香,近來,一則“郁金香有毒說”卻在網(wǎng)絡上悄然熱傳。

  ■真相

   郁金香作為荷蘭國花,無論室外大片種植還是室內(nèi)切花觀賞在歐洲已有百年歷史,并未聽說因郁金香而有損身體健康。客觀來講,郁金香的球莖存在一定毒性。所謂“有毒”,只是提醒人們不要食用郁金香的球莖罷了。而實際上,人們只是賞花又不會去吃,怎會中毒?

  辰山植物園科普專家劉夙指出,只要不是長時間與郁金香(特別是植株有傷口的郁金香)有直接的皮膚接觸,就不會中毒。

發(fā)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nèi)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lián)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lián)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