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昨天向部分家長通報實驗二小白云路分校教室第三次檢測結果,教室所用的定向刨花板、實木復合門、音樂教室吸音板等材料甲醛釋放量全部合格。
“異味操場”一事曝光后,西城區教委、校方和家長6月4日曾邀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抽檢部分教室空氣質量,抽測的16間教室中,一間音樂教室檢出 甲醛超標1倍。6月11日,部分家長又委托深圳信測標準服務有限公司進行檢測,結果教室室內空氣中甲醛含量全部超標,平均超標3倍以上,其中一間音樂教室 甲醛濃度超標22倍。
由于兩家機構出具的檢測結果差距較大,校方和家長協商后,7月4日再次由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檢驗中心對教室可能的污染源,教室墻裙板、定向刨 花板、實木復合門以及檢出甲醛超標的音樂教室墻面吸音板進行取樣檢驗。此次檢驗依據GB18580-2001標準進行。其中,定向刨花板的甲醛釋放量為 0.3mg/100g,標準規定值≤9mg/100g;吸音板的甲醛釋放量為1.5mg/L,標準規定值≤1.5mg/L;實木復合門的檢測結果為 1.3mg/L,標準規定值≤1.5mg/L;墻裙板甲醛釋放量為0.8mg/L,標準規定值≤1.5mg/L。由于數據顯示上述材料甲醛釋放量均達到了 標準規定,最終判定合格。
哪份報告更可信?
昨天到場的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表示,6月4日的檢測選用的檢測規范、方法均符合國家要求,樣品采集時也關注到了兒童呼吸帶情況,選取的是 教室中部1.2米至1.5米處抽樣篩選45分鐘,且在氣密性、流量校準、樣品保存,全程序檢驗、實驗和測定等方面操作合規,質控結果均滿足標準要求。同 時,工作人員表示,當時參與檢測的人員、器材、單位資質等均具備在有效期內的證件,最終報告加蓋了CMA章,具有法律效力。
白云路分校相關負責人則介紹,兩份報告出爐后,校方曾多次與深圳信測溝通并赴深圳邀請,但最終對方以時間太緊、避免與其他檢測機構發生爭執為由 拒絕到場進行說明。深圳信測稱,“我公司使用的是去年5月深圳市出臺的《合成材料運動場地面層質量標準(試行)》進行檢測,判定標準是與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相同的國標,但是測試標準和方法與之不同。”
中國綠色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全國生物基材料標委會研究員夏青指出,兩份報告“沒有可比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報告加蓋有CMA公章,具備法律效力;而深圳信測的報告并未加蓋CMA或者CNS公章,“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后者不符合法律要求。
為何使用滯后21年的國標?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稱,1995年制定該測試方法時確實是比較關注工業廢氣和環境空氣,當時室內空氣質量標準尚未出臺。2002年,原衛 生部、質檢總局和原環保總局聯合出臺室內空氣質量標準時,認為該方法成熟穩定,仍推薦作為室內空氣質量檢測推薦方法。該方法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檢測方法之 一,適用于室內環境空氣質量檢測,包括“學校教室”。
關于家長關注的空氣采樣前是怎樣封閉教室的問題,校方經查閱影像資料,確認學校按照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要求,教室封閉時間均超過規定的12小時,并留存了相關過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