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不少APP存“捆綁推廣”等行為 缺懲戒條款

2016-08-22  來源:法制日報
[字體: ]

 有必要出臺APP軟件的強制標準,在搜集位置、扣費程序、卸載方法、信息保護方面設置有利于保護用戶權利的底線

  據媒體報道,學生小杜最近在清理手機內存時,發現手機安裝上了一些軟件,并且被設置成“版本自動更新”,每次更新完,手機界面上就會多了“最強 IQ題”“桌球”“壁紙下載”等不相關的插件或游戲,讓她不勝其煩。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市面上不少APP都存在“捆綁推廣”等流氓行為。

  無論是應用商店還是APP開發者,均有尊重用戶權利的義務。而實踐中,這些惡意APP卻置用戶權利于不顧。據業內人士介紹,這些惡意APP一旦被下載,就相當于電腦被植入木馬,可獲取用戶信息,且難以徹底刪除和卸載。

  對此,應用商店及軟件開發者顯然應承擔責任。遺憾的是,目前還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對APP的開發和傳播予以規范。2016年8月1日起實施的 《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雖然有很大突破,但該規定還缺乏科學詳細的懲戒條款,以至于很難對違規者作出處罰,讓惡意APP屢禁不止。

  打擊惡意APP,首先應強調軟件開發者的主體責任。有必要出臺APP軟件的強制標準,在搜集位置、扣費程序、卸載方法、信息保護方面設置有利于 保護用戶權利的底線。凡是突破該底線的,均不得通過網絡或應用商店提供給用戶,否則不僅應賠償用戶損失,還應被處以高額罰款。對于未盡到審核把關責任的應 用商店或手機生產商,則應與開發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值得說明的是,此類糾紛中,用戶的損失往往難以確定,因此不妨以惡意APP下載數量為依據設置固定金額的賠償。這樣一來,被下載的越多,惡意 APP開發者和應用商店的損失就越多。惟有如此,才能倒逼APP開發者尊重市場規則和消費者權利,讓人們無憂地享受“互聯網+”而不必擔心落入陷阱。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