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民航“手機禁令”禁還是放?最高可罰五萬

2016-08-26  來源:北京晚報
[字體: ]

對于飛機在飛行中禁止乘客使用手機的規定,輿論一直爭論不休。支持者認為,這事關飛行安全。反對者認為,中國民航使用和歐美國家相同型號的飛機,為什么不能像那些國家一樣開放手機使用。

  半個月前,中國民航局公布了民航法修訂征求意見稿,這是民航法自從1996年開始實施以來的一次重大修訂。對于“手機禁令”,征求意見稿中也明確提出禁止違規使用手機。違反者,可能面臨最高五萬元的罰款。

  雖然仍在征求意見中,但這一條款又引起了巨大的爭議。有業界人士認為,這可能導致開放“手機禁令”遙遙無期。這一條款的背后,究竟隱含著什么呢?

  法律

  違規使用手機 最高可罰五萬

  引起巨大爭議的條款,在此次修訂征求意見稿中的第150條,屬于民用航空安全保衛。在“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中,包括了“違反規定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

  關于處罰的規定,在征求意見稿中是這樣提出的:“實施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 理處罰法》無法處罰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處罰規定,情節特別嚴重的,罰款金額可以增加到五萬元以內。”

  講述

  尊重科學VS遵守規則

  其實關于在飛機上能不能用手機,民間歷來爭論不休,支持者與反對者針鋒相對。小張是個無線電愛好者,對于手機一類的電子產品有些研究。每次坐飛 機,他都不關手機。“如今手機先進了,完全不會對飛機造成干擾。”他總挑選靠窗戶的座位,用手機拍下美景。他還會打開GPS,用手機地圖看看定位。“看著 飛機飛過大山大海,也是旅途中的樂趣。”

  可是,他總會遇到阻攔。即使躲過了空姐的斥責,他也常常會被同機的年長者批評。小張會給年長者做科普,講一講為什么開手機不會影響安全,但年長者并不聽他的。

  老周就是這樣一位年長者。乘飛機時,他總看見有年輕人偷偷摸摸地不關手機。“既然規定讓關手機,就應該遵守規則。”這是老周的觀點。

  小張與老周的爭論,正是社會輿論中關于飛機上“手機禁令”的縮影。小張的重要論據,則是中國使用著和歐美國家同樣品牌、同樣型號的飛機,歐美國家已經開放了“手機禁令”,但國內卻遙遙無期。

  歷程

  手機禁用 直到2013年開放

  歐美國家開放飛機的“手機禁令”經歷了漫長的過程。航空通信研究者謝鷹介紹,1958年,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發現頻率調制的無線接收機能對飛機 的導航系統造成干擾。最初對于助聽器、電子詞典這類的電子產品也是禁止的。隨著手機產品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興起,在飛機飛行中手機是全程被禁止的。

  1991年,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認為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影響范圍比地面手機的影響范圍大,機上使用手機的信號會被地面許多基站都收到,對地面網絡會造成干擾,也明確了機上手機禁令要求。

  隨著移動通信的快速發展,各類無線通信技術發展越來越快,飛機制造中也越來越多地考慮如何抵御手機等設備的干擾影響。手機禁令開始逐步松綁。 2013年10月31日,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正式發布,取消機上使用手機禁令。隨后新加坡、澳大利亞、巴西等國航空管理當局陸續也放開了手機禁令。

  航空公司

  國內航空不許開機 國外可用飛行模式

  記者探訪了包括國航、南航、東航在內的多家航空公司,得到的答案都是一致的:飛機上不許開手機,即使是飛行模式也不行。

  對此,國外的各家航空公司的規定卻不太一致。大多數航空公司允許在飛行中打開手機,但有的允許發短信、打電話,有的只允許使用飛行模式開機。

  新加坡航空說明,在飛行途中使用手機不會對飛機系統造成影響,可以選擇航班上的網絡連接,甚至可以在滑行、起飛和著陸過程中使用手機。漢莎航空、澳洲航空、南非航空等都規定,可以以“飛行模式”使用手機,但在起飛和降落期間,很多航空公司都要求關閉手機。

  有的航空公司允許使用手機,但禁止語音或視頻通話,比如美聯航,日本全日空也有類似規定。英國維珍航空的規定則寬泛一些,“部分機型達到一定高 度以上可以開機,開啟國際漫游并進行通話和收發短信。”埃及航空同樣允許在A330-300機型使用手機通話、收發短信和上網。

  專業律師

  沒有發生任何手機干擾飛行的案例

  北京航空法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張起淮律師認為,此次民航法征求意見稿中關于手機的規定,是相對落后的。

  他認為,現階段手機無線電對航空器飛行的干擾、影響及其程度,已有許多的調查、研究和理論論證。我國民航法對此問題的規定,應該綜合其他航空公司、飛機制造商的處理方式,一概地加以禁止和限制是不合理的。

  張起淮認為,由于手機使用的無線電與飛機所使用的無線電同屬于一個波段,有可能產生諧波干擾。但到目前,沒有發生任何一起因為使用手機造成飛機通訊、導航干擾的案例。

  航空通訊研究者

  開放禁令是大勢所趨

  研究者謝鷹介紹,國內航線的飛機當中,93%的機型為波音和空客,5%至6%為龐巴迪、巴航,剩下的1%為國產客機。從飛機硬件來講,國內航線正在飛行的飛機與歐美發達國家并無差別。也就是說,既然國外已經開放機上使用手機,國內航線的飛機也具備同樣的硬件條件。

  謝鷹說,在美國之后,這兩年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已經開放了機上使用手機。目前的開放也是有條件的,那就是在飛機行駛中只能用飛行模式,而不能打語音電話,而且一些航空公司要求在起飛和降落階段不可以使用手機。

  雖然目前從技術上的研究來看,即使在飛機起落過程中打開手機也不會有問題,但從確保安全的角度來看,仍要在起飛和降落時關閉手機。他解釋說,起 飛和降落時可能產生顛簸,因此要停止使用手機,并且要把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收好,是以防顛簸時出現損傷,與收起小桌板的作用類似。

  對于手機信號是否會對飛機飛行產生影響,謝鷹認為,首先,電磁信號的確會對飛機飛行產生影響,這也是美國曾經禁止飛機上使用手機的原因。不過, 隨著飛機的制造水平提高,飛機自身的抗干擾能力也在提高。在飛機生產階段,都會做抗壓測試。因此目前使用的新飛機,都是可以應對手機的電磁干擾的。另一方 面,手機的性能也在提高。由于入網許可的嚴格,手機在工作時,已經可以避免干擾其他。目前的研究表明,手機電磁信號對于飛機飛行的干擾,概率在百萬分之 一。

  對于國內開放機上使用手機的前景,謝鷹形容,這是“大勢所趨”,目前也在行業內征求意見。不過他說,這也不是簡單的一放了之,需要相關的政策準 備、技術準備。他解釋說,開放機上使用手機,不僅僅是用手機看個文章,查個單詞,更重要的是用手機上網。從這方面來講,各個航空公司對于機上WIFI的技 術準備,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謝鷹強調,目前征求意見的民用航空法,其實是強調對于“違規使用”的處罰。他說,他支持開放機上使用手機,同時也支持開放后對于“違規使用”的重罰。他認為,嚴重的危害飛行安全的違規使用手機行為,甚至應該入刑。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