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幾張北京一醫院產科大廳內,家屬連續三天三夜擺小板凳、支行軍床排隊建檔的照片在網上熱傳。受“全面二孩”政策等影響,北京迎來“生育小高 潮”,大醫院產科建檔難上加難,一些“號販子”趁機高價代辦建檔,而基層醫院產床則空置率高。“建檔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該如何破解?記者展開采訪調查。
提前三天排隊、天價“黃牛號”、托人找關系 建檔何其難
所謂“建檔”,是醫院接收孕婦的標志,建上檔意味著平時產檢和生育床位得到保證。
22日上午,記者來到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分院,婦產科孕婦預建檔窗口前仍可見“小板凳排號”的長隊。
家住附近小區的劉先生替懷孕5周的妻子前來建檔。“上周五下午就開始排隊了,晚上九點保安會來確定排隊名單,然后就是連續四晚住在醫院大廳。周二早上7點,窗口開始放號建檔,30或40個號不等。”
劉先生說:“由于回龍觀地區三甲醫院就這一家,為了方便產檢,家住附近的孕婦大多選擇來此建檔。”劉先生加入了附近小區居民自發組織的排隊微信群,每天都有人在現場值班,防止排隊的小板凳“被踢走”。
據了解,北京積水潭醫院回龍觀分院25日貼出通告,從9月1日起將啟用新的預約建檔流程,取消排隊建檔。
記者采訪發現,截至8月20日,包括北醫三院、協和醫院、安貞醫院等多家北京三甲醫院,預產期為明年4月的建檔均已掛滿。
而記者24日上午在北醫三院采訪時,在門診大廳遇到一位自稱姓劉的“號販子”,承諾可以幫忙“搞定”預產期明年4月的建檔掛號,收費為15000元,“具體操作你就別管了,一定沒問題。”“號販子”還“建議”記者,北醫三院的號貴,去其他同類大醫院六七千就可以。
來做產檢的余女士坦言,自己當初建上檔是找熟人托了關系。“北醫三院建檔要求掛兩次專家號,特需也可以,人多號少很難掛上。資源緊張,聽說病房最多的擺十幾張床。但我屬于高齡產婦生育二胎,北醫三院看高危產科比較好,所以還是頗費周折地選擇了這里。”
建檔難,究竟“難”在哪里?“以后生孩子是不是也得搖號了”“歷經了異常艱難的掛號過程,終于建上檔了”……記者隨機進入幾個建檔交流論壇,在各種各樣的經驗分享、攻略指南中,不時可見準媽媽們對“建檔難”的擔憂。
根據北京市公安部門登記數據,截至7月末,北京戶籍出生人口達到10.9萬,同比增加4.1萬。按照北京衛生部門預計,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將達30萬左右,比常年多出生約6萬,而新出生人口中30%左右為二孩。
北京市衛計委負責人介紹,2015年下半年,北京孕婦建檔數比上年同期增加40%以上,而今年2月起,連續6個月月建檔數超過3萬。
出現“生育小高峰”的同時,是否存在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問題呢?
根據北京市衛計委2016年初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已審批產科床位近5000張。從2015年的床位使用情況看,三級公立醫院床位使用率為108%,持續超負荷運轉。然而,二級公立醫院產床多有空置,營利性醫院產床使用率不足50%,基層醫院產床利用率僅約為14%。
“如果北京地區所有產床全部利用起來的話,按照目前產婦住院4至6天的平均水平,全年可保障30萬新生兒的分娩需求。”北京市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說,建檔難、產科一床難求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三甲醫院。
一方面,追求最好的醫療質量、追求三甲醫院,是人們長期以來存有的心態。另一方面,“二孩政策”也在一定層面上,加劇了這一趨勢。
據國家衛計委統計數據顯示,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目前1.4億已生育一孩的已婚育齡婦女中,新增可生育二孩目標人群約9000萬,其中40 至49歲人群占50%。而年齡超過35歲的高齡產婦,懷孕同時出現妊娠糖尿病、早產、宮內死亡、生育缺陷等風險的幾率較高,醫護以及生產的復雜性也相應提 高,進一步加大了對大醫院、高水平婦產科的需求。
此外,在普遍“人多號少”的情況下,不同醫院建檔要求不一,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建檔難”。
記者采訪了解到,建檔手續大致可分為三類:確認懷孕即可預約建檔;孕滿6周后,到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拿到母子健康檔案才能建檔;除了要拿到母子健康檔案,還需B超拍到胎心胎芽。醫院發放建檔名額,也分為月算和旬算。
不少孕婦反映,孕滿6周后拿到母子健康檔案時,一些醫院的號就滿了。“協和醫院周一、周三放號,且一周僅5個普通號,下周開始放明年5月預產期 的號,那時候我還拿不到母子健康檔案,不知道能不能排上。”一位姓程的準媽媽告訴記者。而如果夫婦雙方非本市戶籍,則領取母子健康檔案還需額外流程。
此外,一些孕婦認為什么時候有胎心胎芽,往往“看運氣”。另外,在月算的醫院,如果預產期在月底,床位競爭者會增加,建檔難度相應提高。
打破醫療資源利用結構性失衡,“二孩”還需配套政策護航業內專家表示,“全面二孩”放開后,產科服務需求明顯增加。相較于根據前期預測增加總體產床數量,解決“建檔難”的關鍵,更在于合理配置資源,調節產房在城市不同地域、不同級別醫院分布結構,與老百姓對優質資源需求之間的矛盾。
北京市衛計委今年2月表示,將制定量化分級預警指標,建立各區建冊社區、一二級助產機構、三級助產機構和區級危重孕產婦搶救指定醫院網格化對接 關系,明確三級助產機構接診標準,嚴格執行孕婦分級建檔。同時,還將制定產科人員補貼政策,提高薪酬待遇,進一步提高基層醫院的服務水平。
據了解,四川省今年5月建立了產兒科分級診療制度,將孕產婦妊娠風險分為正常、低風險、中等風險、高風險和患有嚴重傳染性疾病5級,分別用綠色、藍色、橙色、紅色、黃色標識,對不同風險等級的孕產婦實行分類管理。
浙江省計劃在未來三年內,每年投入3000萬元,用于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包括擴展生育門診。
記者在協和醫院了解到,院方建議沒有合并癥和并發癥的孕婦前往專科或者二級助產機構建檔,例如相距不遠的北京東城區第一婦幼保健醫院、北京第六醫院、北京隆福醫院。
“如果孕產婦在二級、一級醫院遇到緊急情況,可以迅速轉診到三級醫院,三級醫院是無條件接受的。”一位婦產科醫生告訴記者。
此外,專家建議,應進一步建立精細化的產科門診管理體系,以更為公開透明的方式建檔,對“號販子”等非法倒賣醫療資源的行為,加大督查打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