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微信公號提問:孩子今年上5年級了,在學校經常會上課不好好聽課,在課上還帶頭起哄。作業也不認真完成,常常充滿負面情緒,我們大人平時工作都比較忙,老師向我們反饋這些情況,我們該怎么辦?
專家觀點
豐臺七小心理老師張浩: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有多種原因造成,需要家長及時了解引起孩子這種表現的原因,其中有可能是因為父母工作過于繁忙,導致孩子的一些訴求得不到及時回應,使孩子有種不被關注的感覺,為了求得關注,會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進行。家長應該在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多關注孩子,給孩子一個安寧,踏實的內心。
孩子上課搗亂、叛逆需及早了解起因
張浩表示,孩子出現一些上課帶頭起哄、不好好完成作業等過激行為,家長應該及早了解孩子產生這種表現的根源。
一般來講,可能會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在學校,是否某位代課老師或者班主任的某句話或者某個行為使得孩子跟老師、跟學校產生了抵觸心理,或者是在學校與同學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導致孩子有種叛逆情緒。第二種情況可能是,孩子進入小學高學段提前進入青春期,一般情況下,孩子十三四歲就會進入青春期,小學高學段的孩子年齡一般都在十一二歲了,會有一些孩子提早進入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一種成人感,如果家長對其平時管教過于嚴苛,那么就會出現過激行為,孩子感覺自己是大人了,但事實上他的心理還是屬于比較幼稚的。第三種情況可能是,父母平時過于繁忙,不能及時反饋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有種“我不可愛,爸爸媽媽不喜歡我”的感覺,這就導致孩子產生一種“求關注”的心理。
孩子犯錯誤,家長首先要“接住”
張浩表示,作為家長,第一,要允許孩子犯錯誤,要明白孩子犯錯誤都是正常的,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錯誤都要先“接住”,靜下心來接納,千萬不能家長自己產生抵觸心理,如果一味苛責孩子,就等于將孩子“推了出去”,孩子以后有任何想法都不會跟家長溝通,就會將自己的心門關上。
第二,家長可以找一個安靜的環境,靜下心來跟孩子溝通,通過有建設性的詢問,嘗試讓孩子說出心里話,找到孩子持續這么做的原因,有針對性地引導他。
第三,家長要經常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缺少陪伴的孩子確實容易出現各種情況。這個年齡的孩子心理特別需要得到家長的支持,這對于孩子特別重要。有父母經常陪伴的孩子,內心是踏實、安寧的。但缺愛的孩子,得不到父母關注的孩子,就會對父母有一種疏遠,會埋怨自己的父母,覺得自己的父母不愛自己,還會有自我貶低自己認為自己不夠可愛,那么孩子就會試圖通過其他的方式求得家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