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上午,北京市正式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規劃》。記者從發布會獲悉,今后本市將完善社區公共服務體系,實施社區就業、社會保障、養老助殘、衛生計生等“十大覆蓋工程”,到2020年,本市將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建設和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全覆蓋。同時,將按照不低于上年度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70%的標準,動態調整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
“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已達到1336個
據北京市委社會工委書記宋貴倫介紹,該項規劃是全國第一個社會治理五年規劃,也是第一次明確提出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框架。《規劃》從社會服務、社會管理、社會動員、社會環境、社會關系以及黨的建設六個方面,提出了“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的28項主要發展指標,包括“城市社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率99.99”、“城六區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等。
據了解,所謂“一刻鐘社區服務圈”,是指社區居民從家庭居住地出發,在步行15分鐘范圍內,享受到方便、快捷、舒適的社區服務,包括便利店購買早餐、美容美發、買菜洗衣、生活費用代收代繳等大部分生活需求。
宋貴倫表示,今年北京市新建100個“一刻鐘社區服務圈”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使總量達到1336個,可覆蓋到83%的城市社區;同時,北京智慧社區數量已經達到2200個。
優秀社區書記有望納入事業編制
宋貴倫表示,在未來5年內,本市還將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全市社會平均工資70%的標準,每年動態調整社區工作者整體待遇水平。同時,還將進一步拓寬社區工作者選任渠道和發展空間,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干部到社區掛職、任職,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通過公開招聘等方式吸納優秀社區工作者。在試點基礎上,探索將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納入事業編管理機制。
“2015年,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約在7500元左右,按照動態調整機制,2016年社工包含五險一金的工資就應該達到約5000元左右。”宋貴倫表示,這樣的調整機制將面向每一個社工,基本實現隨著社會收入的提高,社工的工資也會逐年提高。
探索民情懇談讓居民參與社區事務
按照規劃要求,在未來5年內,本市將繼續擴大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試點,創新老舊小區服務治理模式,到2020年,基本實現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全覆蓋。
“未來,將加快新建住宅區、城鄉接合部地區、農村拆遷新建小區、流動人口聚居地的社區居委會組建工作,實現對社區居民全員服務和無縫隙覆蓋。”宋貴倫表示,將進一步完善社區民主監督機制,認真收集居民群眾和駐區單位的訴求,及時向相關部門如實反映情況。
“還會推進樓委會、院委會、網格議事會、樓宇自治理事會建設,發揮樓院門棟暢通訴求、化解矛盾、聯系群眾的作用。”宋貴倫表示,未來還將完善公共政策民主聽證制度,建立社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見面日和居民代表定期入戶等機制,探索運用居民論壇、網上論壇、民情懇談、社區對話等形式,讓更多居民參與社區事務。
本市“十三五”時期社會治理部分發展指標
城市社區“一刻鐘社區服務圈”覆蓋率99.99%
每百戶居民社區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面積30平方米
城市社區服務管理用房面積達標率100%
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99.99%
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繳率≥98%
城市服務管理網格化體系覆蓋率99.99%
每萬人常住人口擁有社會組織25個
基層自治組織選舉居(村)民參與率90%
老舊小區自我服務管理覆蓋率99.99%
中心城綠色出行比例75%
重點食品安全監測抽檢合格率>98%
藥品抽驗合格率>99%
群眾安全感指數≥90%
市民公共行為文明指數85
城鎮登記失業率<4%
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