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8日,北京市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啟動首日,在昌平區的北京私立匯佳學校具有新風系統的氣膜館內,部分寄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體育活動。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2016年修訂)》近日發布,對于紅色預警下的學校停課不再“一刀切”,調整為“中小學、幼兒園采取彈性教學或停課等防護措施”。北京市教委昨日發布《北京市教育委員會空氣重污染預案(2016年修訂)》對此進行了明確,其中規定,紅色預警期間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課。中學(含初、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三種彈性教學方式,并提出如遇特殊情況,學校可報區教委同意后實施調整。同時,高校和市級校外活動機構也納入了預案范圍,實現了應急響應措施對全市大中小學生的全覆蓋。
焦點1
應急響應措施覆蓋各學段學生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發布的修訂版中,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包括北京市轄區內所有中小學校及幼兒園(含中等職業學校、外籍人員子女學校、駐華使館學校、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當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級達到紅色預警時,該預案適用北京地區高等院校。
其中最大的變化是將現行預案中關于紅色預警發布后的統一停課措施,調整為預警由市教委統一發布,各區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依據區域實際污染情況采取相應應對措施,指導中小學、幼兒園,采取彈性教學或停課的防護措施。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個變化主要是綜合考慮學生停課涉及的地區空氣質量差異、家長看護、教學安排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以上考慮,再結合去年紅色預警的實際情況,采取差異化應對措施,實施彈性教學,是分預案修訂中最核心的一項內容,也是最有針對性的調整。
此次修訂也增加了預案適用對象的覆蓋面,將高校(包括民辦高校)和市級校外活動機構納入預案范圍,保證了在空氣重污染情況下應急響應措施對全市各學段學生的全覆蓋。
焦點2
中小學幼兒園應“停課不停學”
北京市空氣重污染預警分為4個級別,由輕到重依次為藍色預警(四級)、黃色預警(三級)、橙色預警(二級)和紅色預警(一級)。
此次教委空氣重污染預案修訂版中明確,紅色預警期間,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課。中學(含初、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彈性教學方式,由區教委、學校根據所在區域空氣質量狀況靈活掌握。
具體可采取三種彈性模式:一是學校不停文化課,縮短學生在校時間;二是學校實施半日制上課的模式;三是學校實施停課,可利用與臨近的周六或周日進行調休安排。
預案要求,停課期間,中小學、幼兒園應按照“停課不停學”的原則,通過網絡、通訊等途徑與家長和學生保持聯系,提出可參考的合理化學習建議;應提示家長在家對孩子進行生活和安全教育,對家中無照看條件,需送到學校、園所的學生,學校、園所要妥善安排好到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確保有人監管。
在空氣重污染期間,如遇特殊情況,學校可以根據所在地區及周邊情況,做出相應調整,報區教委同意后實施。
高等院校要嚴格落實紅色預警指令的有關措施要求,指導學生安排好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減少戶外活動,停止戶外體育活動、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
空氣重污染預警學校應急措施
藍色預警
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減少戶外活動。
黃色預警
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體育課、課間操、運動會、體育考試等戶外活動。
橙色預警
中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教育機構停止戶外課程和活動。
紅色預警
小學、幼兒園、少年宮及校外機構停課。中學(含初、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實施彈性教學方式,由區教委、學校根據所在區域空氣質量狀況靈活掌握。可采取三種彈性模式。
■ 追問
各區如何采取彈性措施?
同一個區視污染濃度不同,措施也會不同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最大的調整是把自主權交給各個區,各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可結合自身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把此前的規定動作改為自選動作,不再“一刀切”。
市教委統一發布后,反饋機制中增加了按固定的時間節點,按要求反饋。“有一整套完整的流程和反饋機制。”相關負責人說,紅色預警期間,各區要及時反饋應對措施情況。
因此,紅色預警期間,可能同一個區的措施都不同,“比如區域面積比較大的區,可能污染少的地方選擇彈性教學了,污染重的地方可能就停課了。”
如果附近區域均出現重污染,但學校或者校外教育機構為了利益等不采取應急措施,市、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也會依法依規對其進行處理,“各區也會按照自己的預案要求進行檢查”。
停課影響課時怎么辦?
可與臨近雙休日調休,周中停課周末補課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說,其中有一種彈性教學方式就是可以采取與臨近的雙休日調休的方式,從而不影響教學進度。
“比如周三周四停課,就可以到周六補課。”該負責人說,這相當于一種調整,就是周末來補周三周四的課程。
至于少年宮等校外教育機構,記者了解到,此次應急預案調整中,為覆蓋所有未成年人,將市少年宮等市級校外教育機構以及各個義務教育學段的民辦學校也納入其中,這意味著他們的彈性教學模式,也將由市、區教委負責監督檢查。
■ 聲音
某中學校長
傾向于先停課周末再補課
北京市某中學校長認為,重污染情況下學校的應急措施,是個綜合性的復雜問題,其中涉及天氣污染輕重程度、學校實際情況和孩子在家管理的問題。
“如果學校放假了,家長去上班了,孩子誰來看?”他說,雖然此次市教委提供了三種彈性教學模式,實際上校方只能采取其中的一種,“不能一個年級來學校上半天課,另一個年級調休”。
該校長表示,“只要污染物達到了一定程度,對人體傷害比較大,傾向于停課后調整”,因為上半天課和縮短在校時間的方式都要根據天氣情況確定,具有不確定性。而在停課期間,也可以通過遠程教學模式實現“停課不停學”。
家長
期待學校裝空氣凈化設備
某小學生家長張女士表示,此次彈性教學的三種方案中,她傾向于第一種即縮短在校時間,因為停課后在周末調整補課,會給家長安排帶來很大不便。
某公立幼兒園學生家長周女士表示,重污染“紅警”期間應該停課,“霧霾嚴重時我都不送孩子去幼兒園,班上也沒幾個孩子會去”,她說,首先是路上會吸霾,另一方面教室里不配備凈化器,不如在家里安全。
兩位家長都期待學校里能有空氣凈化系統,“學校不給配,家長想集資買幼兒園也不敢要,教育部門也沒政策。”周女士說。
張女士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學校沒有新風系統,也不接受家長購買或者贈送,“為了下一代健康,即使個人出錢也可以考慮,希望有關部門能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