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個部門,140余項責任,涉及停車、公共自行車、次干路支路建設等路上交通全鏈條……北京市日前開出全國首份緩堵專項責任清單,明確相關部門職責分工、管理責任。今后如果有部門在緩堵工作中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將被問責。
專項責任清單新增五項
年初,本市公開45個政府部門權力運行通用責任清單,并針對大氣污染、人口規模調控、城市環境秩序治理等6類“大城市病”開出專項責任清單,明確各部門職責,防止“踢皮球”,這種方式在全國尚屬首創。
近日,專項責任清單擴容,新增緩解交通擁堵、突發事件應急救助、雪天道路交通應急保障、城市軌道交通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等5個專項責任清單,共明確了40余個市級部門和各區政府、街道鄉鎮近800個責任事項,形成了50張工作流程圖,為相關領域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保證。
此外,依據專項責任清單,各單位也明確了責任所在,企業和群眾也知道有問題可以找誰。
140余項責任明晰權力
全國首份緩堵專項責任清單包括7份子清單,涉及區域綜合交通治理、區級次干路支路建設、停車設施建設、停車秩序、市級交通基礎設施征地拆遷、代征代建城市道路移交管理、公共自行車站點建設7個管理領域,每個領域分別明確各級各部門職責任務,一共涉及十余個部門和屬地政府140余項責任。
例如區域交通綜合治理領域,明確市交通委負責指導區政府開展綜合治理,市城管委負責指導城市道路公共服務設施規范設置和日常維護等職責,明確區政府負責統籌開展區域交通秩序管理和環境綜合治理等職責,明確街道鄉鎮承擔屬地責任、推動落實“門前三包”等職責。停車設施建設管理劃分為提出目標任務、規劃落地、選址、建設、驗收、登記、考核等多個環節,每個環節均明確相關部門職責任務。
市審改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交通“微循環”不暢、停車設施不足、路邊亂停車等問題是導致擁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強區域次干路支路建設,打通斷頭路,增建停車設施,改善停車秩序,推進區域交通綜合治理對于緩堵至關重要。而目前,在次干路支路建設、停車管理、區域綜合交通治理方面,部門之間、層級政府之間存在職責不清、責任不明的問題,制約了緩堵工作的開展,因此通過清單加以明確,便于各政府部門各司其職。其次,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通行能力,可直接緩解周邊交通壓力。目前,由于少數部門、基層政府在房屋征收、樹木移伐、管線遷移等過程中缺位,導致征地拆遷過程進展緩慢,制約了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因此,清單中明確了相關部門及基層政府的責任。
首次明確問責機制
在一些容易引起部門間扯皮和推諉的環節,清單分別細化。如路邊停車、停車場經營是最易產生推諉扯皮的環節,此次清單中明確,市交通委主管全市停車行業管理工作,負責對向社會開放停車場的運營服務實行質量信譽考核,負責指導各區落實路邊停車實行電子計時收費政策;市交管局負責道路停車泊位設置和調整;而各區政府承擔統籌協調行政區域內停車場的規劃、設置、管理及機動車的停放管理主體責任,對經營性停車場的運營服務質量進行信譽考核,并負責推進路邊停車電子計時收費工作。針對交通基礎設施征地拆遷中普遍存在的耕地、基本農田、林地占補平衡解決困難的問題,清單中明確由市規劃國土委、市園林綠化局等部門分別牽頭負責研究制定政策和協調解決,以有效減少市區兩級協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專項責任清單還首次明確問責機制,明確將停車設施建設、停車秩序管理、代征代建道路移交管理等各項工作納入本市績效考評體系,并建立監督問責機制。市交通部門在編制年度緩堵行動計劃、下達年度工作任務時,細化任務指標和完成時限,由市政府緩堵專項督查組督查。同時,建立牽頭部門負責制,要求牽頭部門定期召開項目協調推進會,通報問題情況并形成會議紀要,抄送受通報部門,同時由市交通部門梳理匯總存在的突出問題,向市政府作專題匯報。
公租自行車管理納入緩堵
代征代建城市道路移交管理、公共自行車站點建設管理兩個領域也列入緩堵責任清單,填補相關職能空白。
近年來,商品房樓盤中由開發商代征代建的市政道路持續增加,但這種道路在移交時往往職責分工不清,出了問題無人管,對后續代征代建道路納入城市路網很不利。清單中首次明確提出,區政府是代征道路用地的主體,以解決以往代征道路用地無人管理的問題。
公共自行車建設是本市倡導綠色出行,改善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短途接駁問題的重要措施。但目前相關部門和各級政府在公共自行車站點建設、運營管理方面的職責分工并不清晰。緩堵專項責任清單明確市交通委為相關工作牽頭部門,負責綜合協調,研究制定規劃標準、政策措施及監督指導的職責,明確區政府承擔公共自行車建設運營的主體責任,同時還明確了規劃國土、財政、公安、園林綠化等部門在用地管理、資金保障、安全管理、綠道銜接等方面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