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保作文 > 正文

賀克斌院士:建議更加重視氮氧化物在成霾中的作用

2016-12-27  來源: 新華社
[字體: ]

  重污染天氣緣何迅速生成?我國灰霾形成機制與歷史上其他國家的灰霾有何不同?26日,新華社記者就此采訪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

        賀克斌向記者介紹了該院的最新研究成果:重霾的迅速形成過程中,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鹽這一路徑的貢獻不可忽略,建議治霾中更加注重對氮氧化物的減排。

        近日,賀克斌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博士生鄭光潔與德國學者程雅芳教授等中德學者在美國《科學進展》雜志發表論文,首次揭示了重霾污染期間顆粒物中硫酸鹽迅速生成的化學機制。

        硫酸鹽是重污染形成的主要驅動物質,但現有的基于歐美等相對清潔地區的大氣化學理論體系,難以解釋重霾期間硫酸鹽的迅速生成。

        賀克斌院士團隊研究表明,重霾污染期間的硫酸鹽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這兩種氣態前體物,溶于顆粒物結合水后,在我國北方地區特有的偏中性環境下,迅速反應生成。

        “這一結論與硫酸鹽生成機制的經典理論有較大不同。”賀克斌介紹,該機制的反應速率可以有效解釋基于經典理論的空氣質量模型在重霾污染期間的模擬偏差,也進一步驗證了這一研究結論的正確性。

        “二氧化氮氧化二氧化硫生成硫酸鹽,并不是一個新發現的化學反應,此次研究的意義在于,提升了氮氧化物在重霾的迅速形成過程中的重要性。”賀克斌說。

        “上世紀中葉,西方的酸雨污染催生了‘云中化學理論’,如今我國重霾污染頻發,嚴重影響生產生活,有必要建立起基于中國實情的‘霾化學理論’,以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我國的霾污染問題。”賀克斌院士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