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軌道交通在建線路達20條
中心城軌道交通已成為公眾出行主要方式
今天上午,市發改委介紹了2016年北京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情況。市 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16年底16號線北段開通試運營后,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共19條,總里程達到574公里,在建里程創新高達到300公 里,去年4月軌道交通路網日客流量超過1200萬人次。去年本市新開工3號線一期、八通線二期、昌平線南延、平谷線等4條線路,在建線路達到20條,在建 里程357公里。中心城范圍內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超過50%,已成為公共交通出行的主要方式。
新機場、城際鐵路網開工
去年新機場主體工程全面開工,航站樓核心區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飛 行區場道工程開工建設。綜合交通換乘中心啟動建設,“五縱兩橫”外圍交通項目全面推進,其中,京開高速拓寬工程、新機場高速(南五環—新機場段)、軌道交 通新機場線一期、京霸鐵路北京段和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工程機場紅線內預埋段已開工建設,新機場北線高速正在加快辦理前期手續,京臺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
去年,京津冀城際鐵路網規劃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正式批復,計劃2020年前建設京津冀城際鐵路網總里程約1100公里,其中本市境內約250公里,投資約856億元。京唐城際鐵路、城際鐵路聯絡線一期新機場紅線內段開工建設。
2016年,本市重點推動興延高速、京秦高速、京開高速拓寬工程、首 都地區環線高速(通州—大興段)、延崇高速、新機場高速等8條高速公路建設,在建里程達184公里。截至2016年年底,本市高速公路運營總里程已達 1008公里。國家高速公路網北京境內“斷頭路”已經在去年全面開工,預計在今年會全部通車。
加快打通城市交通“毛細血管”
按照“窄馬路、密路網”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以核心區為重點打造集中、 連片的次支路網絡,暢通城市微循環系統。繼續推進城市快速路、主干路道路建設。建成廣渠路二期、馬家堡西路南延;加快建設長安街西延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麗澤路、京良路東延,加快推進“三環半”道路系統有關項目前期工作。在交通節點方面,開工建設北苑北、蘋果園等綜合交通樞紐,提高軌道交通、地面公交、出 租車、自行車等不同交通方式之間的換乘效率。
在推進停車設施建設上,去年支持建成五棵松地下停車庫,新增車位 3000個。重點推進建設了5號線大屯站、16號線屯佃站、北安河站等一批“P+R”停車場,建成后將新增駐車換乘停車位600個。推進兒童醫院立體停車 設施、馬官營公交立體停車樓、西城區什剎海地區立體停車設施等建設,緩解停車難。
加強城市副中心與中心城、新城間快速交通聯系。實施軌道交通7號線東 延、八通線南延工程,加快推進R1線前期工作。加快建設潞邑西路、頤瑞東路等一批道路,力爭“十三五”期末城市副中心網密度達到9公里/平方公里。全面開 工減河公園、西海子公園等6處城市休閑公園。開工建設六環西輔路、新華大街及通胡大街等11條道路景觀提升工程,其中重點打造通燕高速公路景觀大道,形成 一條連接河北的副中心北部景觀大道。
城六區污水處理率達98%
2016全年,南水北調來水進京11億立方米,在中線受水省份中率先 實現規劃接水目標。中心城區“西蓄、東排、南北分洪”的防洪格局已基本形成。城市西部,西郊砂石坑完工蓄水,能夠蓄滯700萬立方米雨洪,相當于3.5個 昆明湖。2016年汛期累計存了750萬立方米。全市1460公里中小河道治理任務即將收官,其中780公里全面完成,680公里完成清淤,行洪能力明顯 提升。
本市第一個污水治理與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實施以來,共新建或改造 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廠60座,污水處理能力達到672萬立方米/日;新建或改造污水管線1384公里,再生水管線476公里,城六區污水處理率達到 98%。其中,10月通水運行的槐房再生水廠是亞洲規模最大的全地下再生水廠,再生水處理規模60萬立方米/日,建成后在全年滿負荷運轉的情況下,可將2 億立方米的污水轉化為可利用的再生水,相當于100個昆明湖,堪稱北京“地下水城”。
去年本市建成豐臺區岳各莊、六里橋城市休閑公園,改善城南地區生態環 境;加快建設園外園生態環境二期工程,提升玉泉山周邊環境品質。二是將城市休閑公園向郊區新城拓展,開工建設平谷夏各莊濱水生態休閑公園、門頭溝新區綠色 廊道等郊區新城城市休閑森林公園,新增公園綠地110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