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5日,首圖劇場上演首都市民音樂廳——2017新年音樂會
譚利華指揮
720人的首圖劇場座無虛席
2016年7月21日,首都市民音樂廳首場演出在首圖舉行
首都市民音樂廳今年免費再演60場 打造文化惠民靚麗名片
關注首都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就有機會獲得首都市民音樂廳免費門票。日前,“首都市民音樂廳——2017新年音樂會”在首圖劇場舉辦,數百名現場觀眾與數百萬網友及電視觀眾,共同欣賞了北京交響樂團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
作為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北京 交響樂團、朝陽區文化委、首都圖書館承辦的“首都市民音樂廳”,是為首都市民搭建的免費欣賞音樂的重要平臺,2016年已演出25場,受眾2萬余人,深受 市民歡迎。2017年,北京交響樂團在“首都市民音樂廳”計劃演出60場,惠及更多首都市民,輻射更多社區。
現場
藝術家與觀眾頻繁互動
浪漫的《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激昂的歌劇《卡門》序曲,還有市民耳熟能詳的舞劇《紅色娘子軍》序曲……2017年新年前夕,“首都市民音樂廳——2017新年音樂會”在首圖劇場舉辦,劇場內、電視機前與觀看網絡直播的觀眾一同欣賞了一場高雅的音樂盛宴。
來自北京交響樂團的音樂家們選取最接地氣的曲目,為普通市民打開交響樂之門。北京交響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譚利華先生親自執棒,在每首曲目演奏之前,他還會對曲目做普及講解,講述曲目特點及其背后的故事。
“大家看那個大號,它的聲音非常渾厚,可我們的藝術家要是沒有200 多斤也吹不動哦。”譚老師的講述通俗易懂幽默風趣,引來臺下陣陣掌聲。在演奏一曲《鐵匠波爾卡》時,譚利華還邀請一名10歲的小觀眾,來操作樂器“鐵 砧”。他還饒有興味的向觀眾講解,早年間的鐵匠常拿著鐵砧走街串巷,敲打出叮叮當當的聲音。這首《鐵匠波爾卡》,就將用一件打擊樂器模仿它,敲出美妙的音 樂。隨后,小朋友有模有樣和藝術家們一起演奏,掀起了演出的一個小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在演出當日,為了滿足廣大觀眾的要求,交響樂團還臨時加演了一首網友票選的曲目——歌劇《卡門》序曲,在雄壯的樂曲聲中,斗牛士豪邁的氣息感染了現場每一位觀眾。
參與
市民可網絡預約演出票
“首都市民音樂廳”是為首都市民搭建的免費欣賞音樂的重要平臺,在2016年7月舉辦了首場演出,活動啟動半年來,已深入全市16個區,覆蓋部隊、農村、企業、機關、學校、社區、福利院等基層單位,演出25場,受眾2萬余人,深受市民歡迎。
作為“首都市民音樂廳”迎新年的首場演出,本次在首圖劇場舉辦的新年 音樂會有四個創新:一是曲目創新,不僅在曲目編排上精心準備了喜慶歡快的新年經典曲目,而且吸引市民參與新年音樂會曲目評選,在演出當天,讓觀眾聽到了自 己喜愛的交響樂。二是突出普及,在每首曲目演奏之前,對曲目做普及講解。三是采用“互聯網+”方式,在網上搶票。主要由首都圖書館利用其微信公眾號進行搶 票。另外,朝陽文化委也創建了“云”平臺搶票系統,市民可以通過網絡預約的方式得到“首都市民音樂廳”的演出票,先到先得。四是現場直播,此次新年音樂會 得到了北京電視臺的大力支持,在進行電視直播的同時,推出網絡直播,演出期間點播量達200萬。
計劃
今年惠及更多首都市民
“首都市民音樂廳”的主承辦方創新“政府+專業院團+公共文化機構” 的合作模式,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變“政府端菜”為“百姓點菜”,從而吸引了更多市民走進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提高了市民欣賞音樂的水平,增 強了服務的精準度,有效推動了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
北京交響樂團作為市屬專業藝術院團,堅持深入基層,為市民提供專業音 樂演出;朝陽區文化委作為區文化主管部門,采取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根據市民需求,提供優質的文藝演出;首都圖書館作為全市圖書館行業的龍頭館, 創新發展思路,開展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務,不僅提供圖書服務,還提供高雅藝術欣賞,提高了設施利用率,擴大了服務范圍。三個承辦方優勢互補,共同合作,為 市民提供了滿足欣賞音樂需求的文化惠民服務平臺。
2017年,首都圖書館計劃推出不少于10場的“首都市民音樂廳”演 出活動。北京交響樂團也計劃在全市推出演出50場演出,并輻射更多社區,如:房山文化中心音樂廳、通州文化館劇場、海淀北部新館音樂廳等。朝陽區將拓展奧 加美術館及香河園街道新建文化中心,作為全新演出場所。
意義
打造文化惠民靚麗名片
“首都市民音樂廳”以“百姓身邊的交響樂”為主題,以國慶日、元旦日等相關時間節點為依托,邀請北京交響樂團演奏大型交響樂作品,為廣大市民提供不同于劇院式的專業級音樂演出。
此項活動以市民為中心,充分貼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強化服務文化民 生的意識,為群眾免費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生活。同時,“首都市民音樂廳”更加注重音樂知識與素養的普及和提升,通過舉辦交響樂知識普及講座、展覽等形式,拉 近普通群眾與高雅藝術的距離,激發群眾審美情趣、提升音樂鑒賞能力,增強百姓對文化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未來,“首都市民音樂廳”還將引入歌劇、民族音樂等更加多元化的藝術類型,提高市民文化生活品質,助力提升城市發展的內涵和魅力,促使這一品牌成為北京市公共文化惠民活動領域一張靚麗的名片。
■新聞背景
百姓在首圖有了自己的音樂廳
2016年7月21日,“首都市民音樂廳”啟動儀式暨“藝術朝陽”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交響音樂會成功舉辦。來自北京交響樂團的專業級演奏團隊,在首都圖書館劇場奏響了美妙樂章。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兩辦意見、本市“1+3”文件要求,保障好維護好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北京市文化局提出了“一二三四五”的公共文化發展思路,其中“三個配送體系”和“提升工程”提出,要整合各類文化資源,實現供需有效對接。
“首都市民音樂廳”便是重要舉措之一。該項目以朝陽區為起點,通過朝 陽區文化委員會、北京交響樂團、首都圖書館三家單位聯合搭建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打造高效優質的文化服務品牌,探索“政府+專業院團+公共文化機構”合作 模式,豐富了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手段和方式,實現資源有效配置,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