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上升10%,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縮短1.6天,每天為全社會節省醫療費用3500萬元……北京市啟動醫藥分開綜合改革百天成績單“出爐”。昨天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在清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首都醫療論壇上表示,北京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實施百天來,運行平穩,各方反應良好。
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上升10%
醫改百天以來,已經完成接近6000萬門急診診療人次,110多萬出院患者。從改革百天的數據看,倡導分級診療的成效正在顯現,門急診的就診結構發生了積極變化:三級醫療門急診量下降了12.7%,二級醫院診療量下降了4.9%,一級醫院及社區的門急診量上升10%。
雷海潮解釋說,在北京地區,三級醫院門急診量和基層醫療機構的門急診量基本相當,大約各占40%,二級醫院占20%。“三級醫院下降的門診量,基本上轉移到基層醫療機構。”
可以說,醫改有效調控了患者的就醫行為,讓患者的就醫更加理性,同時也有效降低了三級醫院的診療工作量。在三級醫院里,不同職級醫生的接診量也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總體來看,改革后,副主任醫師門診人次下降了10%,主任醫師下降了22.7%,知名專家下降了15.2%。
“這說明患者就診時會更加慎重選擇專家號,讓專家能用更多的時間接診疑難重病患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看專家難的問題。”雷海潮說。
三級醫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縮短1.6天
“醫改中,我們還觀察到可喜的變化,即醫療機構住院量出現上升。這是改革當中沒有預想到的一個結果。”雷海潮表示,醫改啟動后,在三級醫院門診無法增加診療量的狀況下,還有很多住院排隊等候患者。醫療機構提高效率,就能夠收治更多患者。
據統計,今年3月,北京地區的三級醫院平均住院日為8.1天,現在這一數字下降到6.5天。雷海潮說,這主要得益于良好的信息決策支持系統,本市二、三級醫院迅速作出響應改革政策的市場反應,調整診療策略和服務行為。
“我們僅僅用100天時間,就把平均住院率從8.1天縮短到6.5天,減了1.6天。”雷海潮說,如果不施加改革舉措,在過去,我們每年的努力只能縮短0.1到0.2天的平均住院日。所以說,這1.6天平均住院日的縮減,大約相當于北京地區10年努力能夠換來的效果。
本市全年有望節省醫療費用95億元
雷海潮透露,去年,北京地區醫療費用增幅為8.4%。
而今年醫改以來,北京地區醫療機構監測結果顯示,費用只上升了1.7%。如果按照1.7%(未剔除CPI指數)計算,我們改革100天為北京地區節省的醫療費用已經高達35億元。預計到年底,節省的醫療費用可達95億元左右。“這個數字相當于每天都能為全社會節省醫療費用3500萬元,因此此次實施的醫改是經濟有效的改革。”
談及藥品陽光采購平臺,雷海潮表示,4月8日開始,藥品陽光采購方面一共發生了172億元的市場交易,經計算,僅藥品費用這一項,陽光采購便節省了13.7億元,累計的平均價格下降幅度超過了8%,按此數據計算到全年的話,預計全年能夠節省費用在30億元以上。
本市公立醫院
“增效控費”將受考核
患者能給醫改打多少分?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近日在二三級醫院中完成的調查顯示,91.7%的患者支持改革,82.2%的患者認為醫改有利于分級診療,90%以上的患者滿意就醫狀況。
雷海潮說,下一步,北京市將開展公立醫院提質增效控費關鍵績效評價,其中包括住院抗菌藥物使用率、低風險病組病死率、30天再入院率、平均住院天數、床位使用率、門診病人次均醫療費用、住院病人例均醫療費用、醫療費用增長幅度、藥占比等11項關鍵績效評價指標;本市要啟動第二批醫療服務項目規范工作,現在市發改委和市衛計委等有關部門正在按要求組織測算。
記者了解到,未來,京津冀三地還將啟動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對此,雷海潮表示,相比一地采購的組織協調,三地聯合采購的難度將大大提升。目前本市正在和天津、河北密切協作,一方面要獲得醫用耗材的市場使用信息,另一方面要考慮如何通過高效的組織實現三地聯合采購。此外,北京市還將發展緊密型醫聯體和專科醫聯體,健全醫聯體內部的治理機制;加強基層服務能力,改善設施;研究醫務人員薪酬分配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