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雄縣縣城全貌。
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實現負增長,疏解企業享多重激勵。在昨日的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同時解讀了《關于進一步健全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疏解配套政策意見》。
企業疏解搬遷資產處置將獲稅收優惠
這份《意見》,由市發改委、市規劃國土委、市財政局、市地稅局等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目前已經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會議、市委常委會審議原則通過。
相關負責人在會場上用“力度比較大”5個字來解讀了《意見》提出的6個部分的政策任務。記者注意到,在加強規劃約束和土地管控方面,本市將研究 建立新增建設用地供應與減量騰退用地掛鉤機制,嚴控城鄉建設用地總量規模,確保全市范圍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負增長。而在健全財稅價格等激勵約束機制方面, 《意見》提出給予企業疏解搬遷資產處置一定稅收優惠,最大程度降低疏解搬遷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
同時,為了引導功能疏解,本市還將優化疏解搬遷企業稅收服務,簡化跨省(市)遷移手續。而在強化投融資支持方面,《意見》提出將加大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傾斜力度,統籌利用各類專項基金,積極推進疏解企業向津冀兩省市轉移。
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配合設立京津冀協同發展基金,積極對疏解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非首都功能疏解項目和重大工程的信貸支持力度。
而在推動科技創新服務方面,本市將推廣首都科技條件平臺合作站和北京技術市場服務平臺這“一站一臺”的合作模式,建立跨區域科技資源服務平臺,推動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等服務區域創新發展。
在加強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方面,本市將推動疏解搬遷企業參保人員醫療保險銜接。穩妥推進疏解企業職工安置和促進就業幫扶。
在促進區域產業聯動發展方面,本市提出創新跨區域合作模式,推動建立共建園區產值分計等利益分配和責任分擔機制。
中央在京單位也需嚴控非首都功能聚集
他特意說明,控增量和疏存量兩個政策意見是為了治理北京“大城市病”,將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含金量都較高,不僅適用于北京市屬單位,也適用于中央在京單位,嚴格控制非首都功能進一步聚集。
目前,本市已出臺了12項配套文件,13項配套文件正在按程序報批,還有16項配套政策已在相關政策文件中予以了體現。
另外,按照“控增量”政策意見要求,本市正在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研究建立中央在京單位新增投資項目審批標準口徑和聯動機制。
相關負責人說,本市將嚴格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北京市新增產業禁限目錄等文件要求,完善嚴控新增項目的具體措施辦法,加快形成央地聯動的審批協調機制。
多項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逐漸落地
據了解,《意見》印發后,各有關部門、各區政府將結合職責職能,按照配套政策任務要求,抓緊研究制定本領域產業疏解配套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確保政策措施做到細處、落在實處。
在發布會上,相關負責人多次提及國家控增量、疏存量兩個政策意見的重要舉措,那么這兩個政策又是什么呢?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國務院印發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控增量、疏存量兩個政策意見。疏解非首都功能是一項沒有經驗可循的復雜系統工程,不論是搬什么、往哪搬、怎么搬,都需要政策的創新和支撐。
他表示,按照總書記“圍繞遷得出去、落得下來,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形成有效的激勵引導機制”的指示和“成熟一項、推出一項”的原則,近幾年來本 市已經出臺了《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非居民用水、用電、用氣、用熱分區域差別化價格政策及疏解非首都功能產業稅收支持政策等一系列文件也逐 步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