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冬季,環保部打出“1+6”組合拳進行大氣治理。環保部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詳細解讀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 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及其6個配套方案。記者了解到,該套方案由一個總方案加強化督查、巡查、專項督察、量化問責等6個配套方案組成,其中量化問責是 一大亮點。根據方案,問責細化到發現問題的數量,逐級對區縣、地市“一把手”一一問責,若空氣質量不降反升,最高可問責地級市委書記。
根據攻堅方案,今年10月至明年3月期間,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的28個城市PM2.5平均濃度、重污染天數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濃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數要同比下降20%。
首次制定秋冬季大氣治理方案
環保部大氣司司長劉炳江介紹,秋冬季霧霾頻繁,四年下來,京津冀各地PM2.5濃度下降有限,重污染發生的天數沒有太大變化。此次推出的攻堅方 案,特意針對秋冬季,攻堅方案和攻堅行動強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專項督察方案、量化問責規定、信息公開方案、宣傳方案等,形成了“1+6”組合拳。
“攻堅方案”圍繞全面完成“大氣十條”的考核指標,針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環節,從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領域、 重點問題入手,提出了更加嚴格的標本兼治措施,并按照清單制、臺賬式的方式,將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分解到各個城市,將具體任務一一落實到各個市區縣,推動治 理措施真正落實到位。
劉炳江說,這是第一次針對秋冬季制定大氣治理方案;以往都是年度方案;也是第一次針對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改善比例設定了目標,對于各個城市“量身定做”量化指標,將任務目標具體到市區縣。
同時,攻堅方案不僅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攻堅戰,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整個方案體現了監測評價精細化、減排措施精細化、監管問責精細化。
問題最突出市、區將開展專項督察
從6個配套方案來看,強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專項督察方案明確了“監督”二字,促進壓力傳導到位。將采取督查、交辦、巡查、約談、專項督察“五步法”,強化督查嚴查突出大氣污染問題。
具體來說,強化督查方案,計劃從9月1日至明年3月29日,開展15個輪次的強化督查,主要目標任務就是督促各地政府及相關部門嚴格落實《大氣 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按期完成攻堅方案任務;巡查方案計劃從9月15日至明年1月4日,開展8輪次巡查,主要任務是核查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對完成整改問題 開展“回頭看”,對問題突出且解決緩慢的地方開展約談;專項督察方案將在綜合性環保督查的基礎上,選擇10個左右問題最突出的市(區)開展機動式、點穴式 的專項督察,落實大氣污染治理“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未整改問題達4個將問責縣(區)長
量化問責是攻堅方案的一大創新亮點。記者了解到,量化問責將問責事項分為“任務型”和“結果型”。“任務型”問責中第一種是未按要求完成交辦問 題整改的,發現2個問題將問責副縣(區)長,4個問責縣(區)長,6個問責縣(區)委書記;第二種是通過強化督查或巡查再發現有新問題的,發現5個問責副 縣(區)長,10個問責縣(區)長,15個問責縣(區)委書記。具體到地市級層面,行政區域內被問責的縣(區)達到2個將問責副市長,3個問責市長,4個 將問責市委書記。
“結果型”問責是根據大氣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完成情況進行排名,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標比例低于60%的問責副市長,低于30%的問責市長,空氣質量不降反升的將問責市委書記。
國家環保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表示,量化問責關注的重點是區縣級的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落實情況,同時延伸到地市級黨委政府及有關單位的落實情況。“不允許應付、懈怠、不作為亂作為,只要你不干活就可能攤上事兒,只要你不落實責任,就會被問責。”劉長根說。
另外,劉長根表示,量化問責實際上就是要把工作抓實抓細,在環保部開展督查的同時,各地也要舉一反三,一層層把任務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