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國家環保總局日前對山東省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進行驗收。專家組認為這個示范區從規劃設計、園區建設和對企業的環境保護要求等方面已基本達到國家《廢棄機電產品集中拆解利用處置區環境保護技術規范(試行)》(HJ/T181-2005)的標準要求,同意通過考核驗收。這是我國第一家通過國家級驗收的進口廢物“圈區管理”試點園區,標志著煙臺資源再生產業進入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
“圈區管理”,是指對從事再生資源加工處理的企業實施特定的園區化管理,以提高再生資源的回收效率,減少和避免污水、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圈區管理”可有效解決目前國內眾多中小再生資源加工企業存在的管理粗放、經營規模小、布局分散、加工品種單一等問題。同時,通過資源的整合,建立起一批能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再生資源工業區,提高再生資源回收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煙臺資源再生加工示范區于2005年8月由國家環保總局批復“圈區管理”。園區規劃建設以循環經濟和生態工業理論為指導,形成上下游產業相銜接、同類型企業相聚集的產業發展格局。按功能建設了生產加工區、管理服務區和污染處理區三大區域,按廢舊物資類別分設不同的再生資源專屬加工區,實現了廢料入園——各廠區分散加工——原料成品出園的封閉循環模式。園區建立了項目入園審批制度和資質認證制度,所有項目入園前必須按要求填寫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報環保部門審批。入園企業在投產兩年內必須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的“雙認證”。園區內目前已有33家開工建設企業,海關、商檢、環保、工商、稅務等部門將合署辦公,為入園企業提供一條龍式的便利服務。
驗收組認為,園區的規劃建設充分考慮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和潛力,為實現封閉循環管理創造了條件。項目入園審批、資質認證、定期申報及檢查、污染預防及事故應急等管理制度的建立,確保了入園企業具有較高的層次和素質,為不斷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有效控制二次污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