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針對任何企業,只是企業的商業競爭應該是建立在環保標準之上的競爭。我們對跨國企業沒有任何專門的要求,只是他們一定要遵守中國的環境法規。”多家媒體近日對百余家跨國企業上環保黑名單的報道,讓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和他們制作的中國水污染地圖又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在他們位于某小區的辦公室內,本報記者采訪了馬軍。
不斷擴大的名單
名單上出現的一些跨國企業在中國執行了雙重標準。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監管不夠,另一方面中國公眾對企業的環境表現不夠關注,但這些都不應該成為企業違規超標的借口
馬軍告訴記者,水污染地圖上的企業已經從2006年的2500多家,增加到現在的7000家,跨國企業也從33家增加到今年8月底的100多家。這其中就包括百事可樂、肯德基、日立、日清、杜邦、嘉士伯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品牌,也包括農標普瑞納、中法水務、德固賽等一般大眾不熟悉,但在自己的領域中業績斐然的佼佼者。
在采訪中,馬軍一直在強調,他們并不是針對跨國公司或者專門的企業。因為解決水污染的問題,需要推動公眾參與,而公眾參與的前提條件是環境信息的公開。馬軍說:“名單上出現的一些跨國企業在中國執行了雙重標準。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監管不夠,另一方面中國公眾對企業的環境表現不夠關注。但是,每一家企業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本地鄰居的環境表現不好,不能成為跨國公司違規的借口。”
據介紹,這份水污染地圖中的名單來自各地環保局官方網站公布的限期治理、掛牌督辦的名單,還有水利部門公布的一些不達標企業,以及其他由當地政府在媒體上公布的污染企業名單。錄入名單的唯一標準就是他們違反了中國的環境法規。馬軍說:“我們不針對任何企業,但企業沒有權力超標排放。我們希望他們改正,也設計了改正的程序。我們愿意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這其中的改正程序主要包括:名單上的企業對其存在的問題提供的反饋和后續的檢測結果,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會在網站上予以刊登;如果企業對違規問題進行了整改,并能夠通過第三方審核,證明自身有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污染處理設施有足夠的能力,那么企業的違規記錄就會被從名單中刪除。在第三方審核的過程中,需要有當地環保組織(NGO)的參與,以保證正常的審核過程。
名單上的企業中已有7家承諾接受這樣的第三方審核,其中的3家已經展開了這樣的審核。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已經通過了審核,成為第一家被刪除違法記錄的企業。記者見到了由上海環境科學研究院在今年4月出具的《上海松下電池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系統現狀與監測評估報告》,其中對這家公司的污水處理工藝管理和設施運行情況給予了認可。
企業開始主動交流和溝通
企業要確保在正常運行、非正常工況、事故狀況下都能夠及時有效地控制環境風險,避免污染環境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去年9月到現在,水污染地圖的知名度不斷擴大,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主動與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馬軍向記者出示了多家企業向他們提供的情況說明、承諾書、監測報告等。而就在記者采訪的前幾天,百事可樂公司和嘉士伯公司剛剛就自身的問題與馬軍進行了溝通。
嘉士伯公司在甘肅天水收購了一家工廠,這家工廠沒有任何污水處理設施,但它沒有停產整改就直接生產排放污水了。這一情況在今年被媒體曝光。馬軍說:“嘉士伯方面在溝通中坦率地承認了企業存在的問題。他們表示企業的污水處理設施已經建好,正處在調試運行階段。在交流中,嘉士伯表示,在啤酒企業中,水污染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企業要力求讓各個利益方都滿意,不只是股東,企業還應關注當地農民和員工的利益。”
百事可樂公司先后有4家子公司被發現環保方面存在問題,馬軍說:“百事可樂公司在溝通中對于子公司的問題給出了解釋,長春、南京、福州的公司均是在2005年間的環保設備更新或維修時發生了意外的故障或事故。之后,各廠均已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維修、升級和擴建。”
在結束和馬軍的對話之后,記者根據他提供的名單聯系了其中一部分企業。這些企業都在記者要求的時間內做出了回復,但給出的理由多是誤會、巧合、申報不及時等。記者再次撥通了馬軍的電話。
馬軍說:“像百事可樂這樣的企業,先后有4家子公司出現問題,就說明企業的管理體系中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企業要確保在正常運行、非正常工況、事故狀況下都能夠及時有效地控制環境風險,避免污染環境。像維修保養這樣的問題,應該是在企業的工作計劃之內的,企業應該預先采取措施,避免違法排污情況的發生。”
警惕污染向西部轉移
水污染地圖上,數量更多的是國內的各種企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長江、黃河等重要水源地的周圍
需要注意的一點的是,在這幅水污染地圖上,數量更多的是國內的各種企業。在水污染地圖的污染源分布圖上,密密麻麻的表示污染企業的紅點,其中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長江、黃河等重要水源地的周圍。尤其是在黃河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