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以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采取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嚴格環境執法等措施,著力開展污染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區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兩項主要污染物削減指標連續兩年實現“雙下降”,空氣質量良好以上天數比率達到88%以上,位居濟南市各建成區前列。
歷下區嚴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企業,對新上項目直接與節能減排指標掛鉤,提高環境準入門檻。按國家產業目錄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工藝設備,積極調整能源結構,開發利用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減少一次性煤炭消耗,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把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作為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控制新增污染源的關鍵環節來抓,積極鼓勵和支持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的項目上馬,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和環境保護規劃的建設項目堅決拒批。2007年,全區審批的37個建設項目全部符合環境準入標準。
通過配套管網建設、加大市政管理投入和污水管網敷設力度,歷下區消除了清污混排現象,完成了一家大型企業廢水限期治理工程和一家重點單位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建設并投入運營,每年可減少化學需氧量排放10.2噸。對轄區內兩條主要河流實施截污,將一部分城區生活污水截污進入水質凈化廠,并開始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與回用工程。加大集中供熱普及率,淘汰6噸以下燃煤鍋爐7臺。其中,煤改氣項目兩個,將3臺燃煤鍋爐改為燃氣鍋爐,將4臺燃煤鍋爐淘汰后接入集中供熱管網,此兩項工程分別減少二氧化硫排放47.31噸和59.14噸。對轄區16個煙塵控制區進行復查,確保穩定達標排放。對已關停的“三小”企業反復巡查,杜絕“死灰復燃”。嚴格控制秸稈焚燒,防止煙塵污染環境。
去年以來,歷下區連續開展了3次打擊違法排污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在執法中嚴格環境管理規定,要求用煤單位嚴把進煤關,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濃度不得超出1200mg/m3的國家標準。轄區內禁止使用1蒸噸以下小型燃煤爐具,飲食行業門頭房、零散攤點、單位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爐灶不得使用塊煤、無煙煤和大小蜂窩煤,防止燃煤產生大氣污染。對違法排污企業嚴管重罰,特別是明知故犯、屢查屢犯、惡意排污的,一律停產整頓,給予高限處罰,遏制環境污染反彈。截至目前,先后監督兩家單位完成了限期治理任務,對53家環境違法單位實施行政處罰。
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等污染環境的不法企業,堅決依法予以嚴肅查處,嚴重者實施限期治理,停業整頓,直至關閉,徹底解決企業“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