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月10日,國家環保總局通報了一批違法違規的高耗能企業,其中就有河北省臨城縣三陽焦化。該企業因未經過環評審批,擅自開工建設,被叫停,要求限期補辦環評審批手續,并依法處以罰款。 對于國家環保總局的處理決定,現在時間已過去整整10個月了,地方相關部門落實的怎么樣呢?11月11日,筆者在河北臨城縣進行了實地訪問。
在三陽焦化企業現場,筆者看到該廠廠區內的兩個焦爐都在生產。現場的工作人員說,這臺大爐生產的都是冶金焦,全部供應給辛集市的一個鋼鐵廠,另一個小型焦爐生產的是化工焦。該企業現場到處都是粉塵,污染非常嚴重,尤其是廠區西側的小型機焦爐,不時冒出濃濃的黑色、深褐色的團團煙霧,蔗天蔽日,給人的直觀感覺是,粉塵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大氣中;在通往廠區的大路上,筆者看到一輛輛往該廠運煤以及裝滿焦碳外運的車輛,往來穿梭;在場區的東側,有面積約幾十畝大的新場區正在施工,所有這一切都表明,河北臨城縣三陽焦化企業,一方面是兩臺焦爐忙碌生產,一方面又加緊建設新廠區。哪里有落實上級“叫停”的行動呢?
“三陽焦化”為什么敢在國家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加大治理污染企業力度的背景下,頂風上馬、未批先建,未經環評審批,就長期違法違規生產、并且在國家明令叫停以后,仍然無視上級決定,繼續違法生產呢?
臨城縣環保局相關負責同志對筆者作了詳細介紹:三陽焦化原是縣屬企業,后來改為股份制。2004年經邢臺市發改委批準立項,建設年產70萬噸焦碳,粗苯7300噸,焦油2.8萬噸,按照設計共建設年產35萬噸的4.3米高爐兩個,由于資金不足,到2006年6月,第一個年產35萬噸高爐才開始建設并投產。企業07年1月份,被國家環保總局通報叫停后,2月10日組織了專家進行環評論證, 3月22日省建管處出了可行意見,可以按照環評文件要求,進行項目建設。
其實,早在2006年6月,三陽焦化的第一臺年產35萬噸的高爐就違規投入生產。目前正在建設的是第二個焦化爐。從三陽焦化整體項目來看,“未批先占”、“未通過環評驗收”,是不爭的事實,按國家規定的準入標準條件來看,企業生產粗苯及焦油的年產量比規定的還相差甚遠。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評價法》、國家環保總局《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方面的規定,新建、擴建、改建等焦化企業,必須嚴格執行環保“三同時”規定,在項目完工后,對照環評文件提出的相關要求予以驗收,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生產。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焦化行業準入條件》明確規定,對年產能力達不到60萬噸以及落后工藝設備的企業要求一律關停。2007年4月,全國節能減排工作會議又著重提出,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并指出淘汰焦炭、化工、煤炭、造紙等行業的落后產能。
而三陽焦化完全無視這些法律法規,第一臺年產35萬噸焦爐在2006年開始違規建設投產,2007年1月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后,仍在未通過驗收的情況下繼續生產。據環保局負責人介紹,企業原有三套機焦爐,拆除了兩套,還剩一套。目前,保留的這套機焦爐還在違規生產,爐高為2.8米,車載除塵方式,屬于國家規定淘汰關停之列。但是為什么沒有被關停?當地環保局解釋說,等新爐建完后,落后的再停產拆除,是縣里決定的。(李季平 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