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北京垃圾細分利用再生資源

2011-03-04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在東三環的一棟商住兩用樓內,所有垃圾被集中在一起由專人進行分揀回收,細分為10類分別回收處理。垃圾經細化分揀、系統回收,將最終交給環衛部門的垃圾數量減少80%、垃圾處理費降低5萬多元,還讓垃圾分類者每年收獲超過5萬元的收益。

  在勁松橋東北角的富頓大廈地下一層20多平方米的垃圾房內,40多歲的劉春洋面前擺放了十多個黑色的大塑料袋,里面都是上午剛從大廈里運來的生活垃圾。在他身后,是一堆塑料袋、塑料盒、紙盒……分門別類堆在一起。隨著他帶著手套的雙手上下翻騰,不到10分鐘時間,一大袋垃圾已經所剩無幾,勉強能裝滿一個牛奶箱,只有原來的十分之一左右。“這是寫字樓里出來的,可以回收的比例很高。”他說。

  在現場看到,劉春洋不但將裝著剩飯的飯盒、裝蛋糕的塑料盒、飲料瓶、易拉罐都一一分揀出來,還將它們分別裝在了不同的塑料袋中;紙張廢棄物也被分為硬紙盒、軟紙、衛生間廢紙等3類。此外,各種塑料袋也按照干、濕進行了分類,廢布料也專門挑出來回收,最后只剩余餐廚垃圾和部分其他垃圾真正倒入垃圾桶交給環衛工人。

  “細分了,后期回收才好處理,利潤也更高。”參加這項垃圾分類回收工作的李震,是一位1982年出生的年輕人,“同樣是塑料,分開回收后,硬塑料可以還原成塑料制品、塑料袋可以制成再生的花盆托;銅版紙、報紙、復印紙,也都分類生產不同產品……”他透露,精細分類后的塑料,還方便了再造過程中的清洗工序,“洗得干凈的與不干凈的,每噸差價3000元”。

  據李震介紹,這個封閉的商住兩用樓內,有632戶居民、200戶寫字樓客戶、15家底商,每天大約產生各種垃圾60余桶,經過分揀后只剩余10桶,可以從源頭減量約80%。垃圾的細分處理,讓承包垃圾處理變得有利可圖。在此之前,大廈每年需要按垃圾產生量支付10萬多元的垃圾處理費。他們委托李震全權處理所有垃圾,只需要支付4.6萬元一年;由于細化為10類分揀,其中9類可以回收,李震最終需要按照垃圾產量繳納的處理費只有3萬余元。回收的垃圾賣給再生資源廠家,每年可獲得5萬元以上的收益——這部分收入讓劉春洋和另一名工人每個月可以有2500元至3000元的穩定收益。

  “垃圾處理大有潛力可挖。”李震說,“我現在明白在日本垃圾分類達30多種的原因了,分得越細,垃圾越少,回收越多,利潤越高。”他表示,今后希望能進一步擴大承包范圍,通過細化分揀消化的生活垃圾,要從目前的近百噸增加至數百噸,并進一步增加細化垃圾分揀類別。

  

  細分垃圾的綠色產業鏈

  從大廈垃圾房到運轉中心,最后對接的鏈條末端是下游十多家再生資源企業。“和大廈物業不同,就是因為我們有精力去和幾十家資源再生企業對接,讓分類好的垃圾有去處、有價值,當然也有利潤。”李震說,從大廈里分好類的各種垃圾,會分別被運往天津、唐山、河北等地的造紙廠、塑料廠,變成各種工業成品重新回到市場,形成資源循環、產業循環的一個圓圈。在這個市場化的自主循環過程中,各個環節形成了多贏的局面——物業、李震、分揀工人直接受益,環衛部門避免了大量運輸混裝垃圾的壓力與處理成本,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則獲得了分類準確的優質原材料,降低了生產成本。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