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南水北調水源地十堰遭受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重旱情

2011-06-16  來源: 中國環保網  
[字體: ]
  記者14日從湖北省十堰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獲悉,盡管近日湖北南部等地經歷數輪強降雨,已形成“旱澇急轉”局面,但鄂西北晴熱少雨天氣可能將持續到7月中旬,十堰市所遭受的旱情已發展成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受旱范圍之廣、持續時間之長、災害損失之重十分罕見。

  同時,氣象部門預測分析認為,今夏鄂西北也可能發生“前旱后澇”,甚至在一夜之間由旱轉澇。因此,十堰在做好抗大旱工作的同時,正開始著手防汛準備,對重點堤防、水庫、電站、地質災害點進行排查。

  受秋冬春夏四季連旱的影響,目前十堰市350萬人口中,因旱受災人口達173萬人。其中,因干旱造成夏荒生活困難的有7.4萬戶25.2萬人。近期全市飲水困難的人畜數量急劇增加,飲水困難的農村人口由半月前的54萬人發展到77.6萬人,飲水困難的大牲畜由8萬頭增加到22萬頭。

  通過一系列應急措施,全市已基本解決了40.2萬人、12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初步緩解了21.5萬人、8萬頭大牲畜飲水問題。如南水北調丹江口庫區鄖縣通過20輛特制送水車為災區送水;竹山溢水鎮經10多天晝夜施工,挖掘蓄水池一座和渠道1500米。

  農業經濟方面,十堰市農業受災持續加重,夏收減產已成定局。據統計,全市夏糧播種面積149.4萬畝,總產5.6億斤,減幅15%。其中,小麥減產17%,油菜減產34%,蠶豌豆減產12%,馬鈴薯減產11%。

  據介紹,十堰市各地工作重心已全面轉移到抗旱救災上來,省市縣均加大了抗旱救災投入。截至目前,湖北省財政三批次下達十堰市抗旱救災資金1580萬元,市縣共投入抗旱資金7000多萬元,動用設備2.3萬臺套,出動送水車輛1050輛(次)。全市3萬多名干部和技術人員以及百萬群眾正奮戰在抗旱一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