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題是“實現‘零’戰略目標——零新發感染、零歧視和零死亡”,我國艾滋病日主題是“行動起來,向‘零’艾滋邁進——全面預防、積極治療、消除歧視”。
艾滋病的醫學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這種病毒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艾滋病病毒主要通過4種途徑傳播:血液、不正當的性行為、吸毒和母嬰傳播。艾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
自1981年美國發現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蔓延。為提高公眾對艾滋病危害的認識,更有效地喚醒人們采取措施預防艾滋病的傳播和蔓延,世界衛生組織于1988年1月將每年的12月1日定為世界艾滋病日,號召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這一天舉辦相關活動,宣傳和普及預防艾滋病的知識。
今年是發現艾滋病30周年。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發布的《2011年世界艾滋病日報告》顯示,盡管正值金融危機,資源較為匱乏,但全球防治艾滋病進展顯著,2010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及艾滋病相關疾病致死人數均降至各自高峰期以來的最低水平。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全球共有3400萬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較2001年增長17%。不過,隨著近年來抗逆轉錄病毒療法在中低收入國家不斷普及,2010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70萬,較1997年高峰期下降21%。同時,艾滋病相關疾病致死人數也由2005年高峰期的220萬人減至18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