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北京:“綠波帶”為主干路網提速15%

2011-12-23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什么是“綠波帶”:在不擁堵的正常情況下,開車在一條主干線上行駛,信號燈會依據來車,自動調整變換,信號燈會跟著車流,像綠色的波浪一樣延伸。只要車輛勻速行駛,進入綠波帶區域時第一個信號燈為綠燈,那么就將一路綠燈

    市交管局指揮中心使用交通管理指揮調度集成系統對全市道路交通狀況進行監控。 

    497.37萬輛機動車,675.95萬名駕駛員,這是交管部門公布的本市機動車和駕駛員保有量的最新數字。如何讓海量的車輛在有限的路網上暢通行駛?除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改善路網條件外,市交管部門開始借力“智能交通”。

    目前,本市的公安交通指揮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該中心綜合集成了36個實時在線的科技系統,具有交通監測、交通控制、指揮調度和信息服務四大功能,對城市道路交通運行進行精確測算、高效掌控。

    主干道鋪上“綠波帶” 路網通行力提高15%

    出門前先打開市交管局網站,看看紅黃綠三色實時路況圖已經成了很多司機的習慣,根據圖上的信息,避開紅色擁堵路段,繞行綠色暢通路段,可省下不少時間。

    目前,遍布全市路網的上萬個檢測線圈、視頻、超聲波、微波設備,24小時自動采集路面交通流量、流速、占有率等數據,并通過市交管局對外網站以圖形方式顯示出實時動態路況信息,紅色表示車速20公里以下擁堵路段,黃色表示20至50公里緩慢行駛路段,綠色表示50公里以上暢通路況。

    依托流量監測數據,本市還建成了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就像一個大腦中樞,實時調整著路口紅綠燈配時。

    “別走長安街,紅燈太多。”以前,常聽有經驗的司機這樣說。但是,這兩年,情況正在悄然改變。

    近日,記者在午間駕車行駛在長安街上,從新興橋至大望橋,13.2公里的路,不下20個路口,一路綠燈,全程只用35分鐘。

    怎么這么順?這就是已經建成的長安街綠波帶的效果。

    什么是“綠波帶”?就是在不擁堵的正常情況下,開車在一條主干線上行駛,信號燈會依據來車,自動調整變換,信號燈會跟著車流,像綠色的波浪一樣延伸。只要車輛勻速行駛,進入綠波帶區域時第一個信號燈為綠燈,那么就將一路綠燈。路口信號科學配時,改變了以往各個路口放行時的“各自為政”,使得全市路網綜合通行能力提高了15%。

    鷹眼監控交通 車輛停駛2秒自動報警

    早高峰剛過,市交管局指揮中心大廳,一臺屏幕顯示四環內地圖的電腦突然發出警報提示音,屏幕上隨后自動跳出報警畫面,地點為東三環的潘家園橋西,一個紅色箭頭指向最外側車道,原來那里停著一輛打著雙閃的故障雙層公交車。

    指揮中心民警立即在另外一個監控畫面中切換出附近警力部署,每個警力在圖上都顯示為一個閃爍的小圖標,包括民警姓名、手臺號等信息都能調出。

    最近的一位民警接到通知后立即趕往現場處理。記者注意到,從系統發出報警到最終傳達給民警,只用了10多秒鐘。

    指揮中心民警告訴記者,這起事故的處理是交管部門兩大科技系統的一次聯手作業。自動“報信”的是市交管局交通事件檢測系統,主要檢測本市車流量最大的二、三、四環及聯絡線的路況,通過畫面比對分析后,自動檢測出事故、擁堵、逆行、停車、行人及騎車人走機動車道、遺撒、煙霧等7類異常交通事件。根據調設的靈敏度,系統可在短暫的2秒內監測到突發事件并自動報警,也就是說車輛停駛2秒,系統就能自動報警。

    檢測系統承擔了發現任務,而指揮調度集成系統負責自動搜索最近警力。全市所有巡邏警車及執勤民警信息在圖上都能一目了然。

    通過自動巡檢系統與指揮調度集成系統,全市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抗風險能力,大大降低了事故及各類突發事件對交通造成的影響。

    路口優先放行公交車 每天“照顧”3萬余次

    “現在走完全程的時間幾乎縮短了一半。”699路公交車司機趙師傅最近心情不錯。他告訴記者,原來該路公交車從昌平的回龍觀小區到豐臺區富豐橋西總站,平峰時段需要近2個小時的時間,而前一階段,交管部門在車上裝了公交優先系統后,全程只需1個多小時,途經的路口幾乎一路綠燈。

    市交管局科信處副處長王嵐告訴記者,當公交車行駛至接近路口停止線時,該裝置向路口的信號系統發送優先信號,經過系統檢驗、識別、計算之后,給予公交車優先的綠燈放行信號。她介紹,按照市政府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堅持公交優先的整體交通理念,自2008年至今,公交優先信號控制系統已在中關村大街、兩廣路、阜外大街、平安大街、朝阜路、北苑路、朝陽北路、南中軸路、安立路等全市354處主要大街及主干道的路口上安裝和使用,線路總長達168.8公里,惠及公交線路130余條,公交車輛4000余輛。目前,系統平均每天響應公交優先請求3萬余次。在這些線路上行駛的公交車早晚高峰時段運行時間分別縮短了9.15%和6.68%。

    信息發布“上天入地” 每天提供交通情報數百萬次

    市民唐磊在長安街邊上班,每天下班行駛到永安里時,他都習慣抬頭看看路況信息顯示屏。“如果長安街顯示為紅色擁堵,我就趕緊繞道,省得加入擁堵大軍。”

    其實,交管部門掌握的交通信息已經不光為管理者所用,還為市民所共享,為他們的出行提供參考。

    在城區主要道路上布設的309塊大型室外可變情報信息板,除了通過圖形方式以暢通、緩慢、擁堵三個級別來發布實時路況信息外,還通過文字形式發布事故、管制、施工、宣傳等交通提示信息,從而引導駕駛員調整行車路線,達到均衡路網流量、緩解交通擁堵的目的。

    指揮中心還設置了七個媒體間,通過各大電視臺、廣播電臺、互聯網站,為廣大市民提供包括實時路況、交通管制、交通預報和行車路線參考等權威信息,最大程度方便社會公眾出行。

    目前,室外顯示屏每天發布實時信息347萬幅,對外網站日均點擊量達2600萬次,瀏覽量達210萬次。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