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龍年,水務行業洗牌在即

2012-02-08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環保產業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期,“十二五”期間有更多明確的政策信號,環境保護“兩會”的召開,更是為環保產業的發展吹響了號角。“十二五”期間,在政策的推動下水務產業怎么發展?會有怎樣的變化和調整?本期刊發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中國水網總編輯傅濤的分析文章,分析2011年水業市場的變化,梳理政策對水業的影響,以及政府究竟需要做哪些工作。文章認為,2012年,將是水業市場快速轉型的一年,行業將迎來大洗牌;水業總體發展速度將高于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

 

2012年,水業市場將會有哪些趨勢變化?2012年,將是水業市場快速轉型的一年。隨著投資拉動周期的完結,水業市場將進入市場資本為王的時代,行業將迎來大洗牌。環境和水務市場需求總體放大,水業總體發展速度將高于國民經濟總體增長速度。針對巨大的需求,國家加大對水業的政策引導,促進水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目前水務行業門檻已經很高,但仍會有多家企業進入。同時,由于不同企業的融資情況差異加大,并購和轉型也將加劇。另一方面,水業主業的低利性仍然會延續23年,這將困擾以水業主業為主導的企業,也會進一步促進企業向綜合服務業轉型。那么,政策對水業發展會起到什么促進作用,市場會產生怎樣的變化,政府又該如何做好管理和服務呢?

貨幣政策會怎樣影響行業?

地方財政持續緊縮,市場資本需求隨之加大

2011年,在投資拉動的整體宏觀政策背景下,國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相應調整,對水務市場影響巨大。貨幣政策適度從緊,財政政策相對積極,但地方政府的投資不足仍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

2012年,地方財政將持續緊縮。地方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口進一步加大,政府資金不足,市場資本需求勢必增加。繼2001年后,水業將再次進入“市場資本為王”的時代。具體表現為三點:一是各地政府紛紛謀求資本對接。如20111020日,國家發布《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辦法》,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深圳市等成為地方政府自行發債試點,規模數百億,一定程度改變地方融資結構。二是一些地方傳統水務公司改制后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開始積極謀求上市融資。三是很多股權投資基金將努力進入技術性環保產業市場。

水務公司上市和股權投資基金進入都有比較顯著的市場表現。傳統水務公司上市看似簡單,實際上存在商業模式創新缺乏和增長性矛盾制約的問題。技術性環保企業上市,則因準備不足、渠道不暢,未能很好地進入資本通道,資本對接平臺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預計2012年,進入資本市場的技術性環保公司會超過20家。

政策加嚴創造更多機會

中央和市場性資金將占主導,地方政府資金將淡出

“十二五”之后,政府對環境的要求明顯提高。從政策層面看,2011年,環境保護的特點是標準更高、要求更高、范圍更寬、監管更嚴。比如,供水水質標準提高、《“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出臺等。這些要求將促使環境服務范圍進一步擴大,為市場創造更多機會。

基于環境要求的提高,國家進一步加大了環境治理力度,同時也加大了環保產業投資性規劃。

在地方政府資金捉襟見肘的情況下,國家主要以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方式,實現對行業發展的支持。《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環保投資需求約為3.4萬億元。其中,優先實施8項環境保護重點工程,開展一批環境基礎調查與試點示范,投資需求約1.5萬億元;即將出臺的污水和再生水規劃等一系列規劃也主要提出了投資需求和規劃,具體實施將進一步細化。

未來35年中,水務市場基本的投資組合將是“中央資金+市場性資金”,地方政府資金將淡出水務投資市場。

環保產業怎么升級?

企業轉向綜合服務商,合同環境服務將廣泛應用

以前看待環保產業及水務服務,都是從民生角度和公共服務角度出發,“十二五”開始,更多地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待兩者。如國家的戰略新興產業規劃,重點突出了國家的產業視角及需求,很多政策也將向此傾斜。產業的升級與轉型提上日程,從設備提供、工程等基礎制造業、建筑業轉型為現代服務業。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通過了依托重大專項建立產業化平臺、支持關鍵技術、裝備和產品研發與環境服務業支撐技術研究等多項措施;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關于環保系統進一步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則相對明確和全面的提出了環境服務業概念,指出著重發展環境服務總包、專業化運營服務、咨詢服務、工程技術服務等環境服務業。

環保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其實更多地指產業向環境服務業的升級與轉型。包含兩層含義:從產業角度,是指從傳統的設備制造業等業態向服務業轉型;從產業主體及企業的角度,很多領先企業開始向綜合服務提供商轉型。比如,首創股份定位為水務市場綜合服務商,北控水務和桑德集團都定位為環境綜合服務商,江南水務則定位為面向區域的綜合服務商等。這些綜合服務的概念,涵蓋了從產業鏈條、服務范圍、服務對象等不同區分。

事實上,越來越多的企業向綜合服務商轉型,體現了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也代表著一種新的行業機會。

合同環境服務作為綜合環境服務的主流商業模式,將在“十二五”期間得到廣泛應用。

水價調整是個難題

供水企業在保證主業收益后,才能提高專業標準

綜合2011年以及近來的市場,因為價格問題,面向公眾的供水服務主業很難走遠。國家一再要求理順價格,但對價格的重視更多集中在污水價格和水資源費方面。《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中,要求積極推進水價改革,合理制定水資源費征收標準和水利工程供水價格。

從這個角度看,理順供水服務價格實際上還沒有真正開始,沒有得到更多重視。目前,供水行業主業收益沒有得到基本保證,導致全行業微利或虧損。

2011年下半年以來,《城鎮供水價格管理辦法》進入修訂程序,如果價格機制能夠建立,將對供水主業收益進行保障。供水價格在目前的政策體系下難以實現突破,供水行業在調價的時候被當作公益行業,嚴格約束了價格調整;在考慮投資補助的時候,又被當作價格支撐的市場行業,造成兩頭都得不到保障。當供水企業主業的價格突破不了,主業無法實現收益的時候,水質等標準都難以提高。企業只能向副業傾斜力量,逼迫本來的專業化公司只能成為綜合性公司,專業水平難以保證,造成行業發展混亂。只有在保證主業收益的前提下,鼓勵專業化公司發展,才能保證水質等專業標準提升。

理順價格體系后,中國水業會實現主業的專業化回歸。因此,水業企業不能忽視水業服務的專業化。

政府究竟該管哪些事?

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個職能,并處理好兩者關系

在水務領域,政府需要做兩件事,一是社會管理,一是公共服務。水業市場快速轉型之時,政府良好的發揮職能很關鍵。那么,政府如何根據政策,做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兩個職能,并處理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呢?

公共服務方面,政府可以委托企業做。目前的特許經營政策體系,就是地方政府將市政公共服務合理委托企業完成的制度安排。但是,社會管理必須政府親自去做,企業沒法代辦。

政府的兩個職能之間有著密切聯系,處理好關系很重要。比如,垃圾處理場的建設規劃、選址以及搬遷等工作屬于社會管理,而處理場的建設和運營等又屬于公共服務。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關系如同皮與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如果社會管理沒做好,公共服務將很難進行或效果大打折扣。水價管理也是社會管理,如果水價管理不到位,具體的公共服務也將難以持續。

2011年,國家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出臺了不少相關政策。在城市排水領域,發布《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征求意見稿,雖未談及市場,但強化了排水管理。事實上,社會管理到位,市場資金才好進入。此外,流域治理、地下水規劃等,都強調并履行了政府的社會管理責任。供水價格管理、水質標準的提升等,都是政府管理職能得到強化的結果。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