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誰對話?
孔祥忠,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中國水泥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畢業于山東建筑材料工業學院無機材料工程專業,曾長期從事水泥技術的研究開發、工程設計、技術管理工作。前后參與起草政府有關水泥工業"十一五"和"十二五"產業發展政策、水泥行業準入條件、水泥行業兼并重組實施意見等多項政策文件,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
為什么對話?
水泥行業是繼電力、機動車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大排放源。環境保護部計劃今年開始研究制訂新的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制訂什么樣的標準更科學更合理,目前社會各界對此十分關注。我們認為,作為對社會負責任的行業,水泥行業應該擔當起減排氮氧化物的責任。為此,我們對話了中國水泥協會秘書長孔祥忠。
記者:全國每年新增水泥產量占世界新增產量80%以上,今年水泥產量將突破20億噸,水泥行業是繼電力、機動車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大排放源。按照國家"十二五"規劃要求,我國氮氧化物排放將在"十二五"時期下降10%。因此,水泥行業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必須有所作為。對此,您持何觀點?
孔祥忠:近10年,中國水泥產量的快速增長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結果,是投資拉動了市場對水泥產品的大量需求。《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已把氮氧化物降低10%作為"十二五"目標值,并明確提出"新型干法水泥窯要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新建水泥生產線要安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設施。"
水泥行業作為一個大的排放源,減排任務是艱巨的,但行業應對氮氧化物減排并非是被動的。早在"十一五"初,行業內已著手研究氮氧化物減排課題,開展了許多工業性試驗,考察和學習了發達國家水泥企業的氮氧化物減排技術和經驗。
專家們比較認可的主要脫氮技術是分解爐分級燃燒技術、選擇性非催化還原脫硝技術。分級燃燒技術即為分解爐增設分風或分煤裝置,通過風、料、煤的有效組織,在水泥熟料生產的同時,降低氮氧化物的技術。SNCR工藝,還原劑用的是氨和尿素;還有選擇性催化還原脫硝技術,即SCR工藝,還原劑是帶壓的無水液氨或常壓下的氨水溶液;當然配套的還有優化窯系統煅燒工藝和裝備技術。上述技術都還有一個不斷完善提高的過程,同樣要在實際應用中不斷驗證和改進。
水泥行業在氮氧化物減排方面如何有所作為?我的觀點是:一、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工業系統總排放量的10%,排放量比較大,水泥工業脫硝工作勢在必行。二、水泥行業有關研究單位和企業已開展了脫硝的技術研究及工程應用工作,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三、科學修訂排放標準和制定鼓勵脫硝政策是引領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排的重要保障。
水泥工業"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期間將"重點推進氮氧化物治理,削減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要配套建設煙氣脫硝裝置。對已建成的日產4000噸及以上熟料生產線,應盡快實施煙氣脫硝改造。"工信部頒布的水泥行業準入條件要求,新改擴建項目必須安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裝置。這就意味著水泥工業脫硝減排10%的減排指標,是所有大中型水泥熟料生產線在"十二五"期間都必須實現的約束性指標,脫硝工作勢在必行。
當前,全國氮氧化物排放量不降反升,減排形勢非常嚴峻,水泥行業必須積極采取措施完成減排指標。水泥行業還有相當數量的生產企業氮氧化物仍處于超標排放,剛過去的2011年是我國水泥工業脫硝技術應用迅速興起的第一年。從脫硝市場的發展來看,大家都體會到了行業政策引導的積極作用。
點擊二
焦點關注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新標準
關鍵思路借鑒歐盟現有的標準,合理確定我國新的排放標準,并有序推進
記者:現行的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為每標準立方米800毫克。為了有效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環境保護部計劃今年開始研究制訂新的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目前尚未開題。但有猜測認為,水泥新標準可能為每標準立方米300毫克或400毫克。對此,您在一些媒體上也發表了反對意見。我的問題是,同樣是氮氧化物排放大戶的火電行業,現在的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已經降至為每標準立方米100毫克,為什么水泥新標準可能為每標準立方米300毫克或400毫克?您認為還是不能接受?
孔祥忠:首先我要聲明,我不反對在水泥行業推行氮氧化物減排。只是近期輿論報道上給人一些誤導:"火電行業都降到100(毫克/標準立方米)了,水泥行業也應該可以。"理論上水泥行業可以降到100(毫克/標準立方米),但運行成本將會大幅度提高,要么行業利潤急劇下降,要么向下游轉嫁成本。第二,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尚未開題,新標準300毫克~400毫克/標準立方米指標猜測就出來了。不管這種猜測是出于何種技術或商業目的,都給人一種感覺:中國在水泥行業要實行全球最嚴厲的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標準。標準是訂300毫克/標準立方米還是400毫克/標準立方米自有專家論證,當然也要聽取企業建議。
國際標準中對氮氧化物排放限制最嚴格的是德國,規定采用二次燃料替代率≤60%時,其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得超過500毫克/標準立方米;二次燃料替代率大于60%時,排放濃度不得超過200毫克/標準立方米。執行500毫克/標準立方米標準的還有瑞士、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美國的標準為900毫克/標準立方米,超過我國的現行標準。
鑒于我國協同處置剛剛起步,二次燃料替代率接近于零,我個人認為參照目前最為嚴格的歐洲標準500毫克/標準立方米就已足夠,如果5~10年后我國替代燃料可達50%以上,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可以再次修訂,日趨嚴格,這是行得通的,但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企業在執行過程中能低于標準排放應獲得國家獎勵。標準也是把雙刃劍,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規模、技術管理水平、公民環境意識密切相關。標準值訂高了就犧牲了環境,完不成減排任務;標準值訂低了就犧牲了行業利益,增加了經濟成本。
我的意見是,借鑒歐盟現有的標準,合理確定我國新的排放標準,并有序推進,輔以適當的獎勵政策,可能更有利于水泥工業健康發展。
點擊三
焦點關注水泥行業能否從利潤中拿出資金用于環境治理
關鍵思路水泥的利潤中幾乎有一半是企業開展環保、節能減排和處置固體廢物得來的。要讓剛剛起步的行業自律和價值回歸的良好開端得以維持,這樣企業減排才有積極性,行業才能良性發展。
記者: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信息,去年,中國水泥產量20.63億噸,同比增長16.1%。水泥價格呈上漲態勢,去年12月重點建材企業水泥平均出廠價為407.5元/噸;前11個月,水泥行業利潤933億元,增長92.6%。加上12月的利潤,2011年水泥行業將超千億利潤,噸利潤達到了50元。而據一些業內人士測算,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從每標準立方米800毫克提高到400毫克,將增加企業每噸水泥成本15~20元。我們認為,水泥行業除了為社會提供大量物質財富以外,也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因此,應該從豐厚的利潤中拿出部分資金用于環境治理,承擔起更多的環境責任。對此,您有何看法?
孔祥忠:去年,全國水泥平均價格約407元/噸,同比是上升,但我們要看到全年價格走勢是跌宕起伏的,尤其是年末呈現下行趨勢,未來的水泥市場產能過剩壓力很大。
去年水泥的利潤中幾乎有一半是水泥企業開展環保、節能減排和處置固體廢物得來的。去年,我們很多省份水泥設備的運轉率只有60%,也可以說,剩下的利潤是通過加強行業自律、加強企業管理取得的。因此,水泥行業在投資環境治理、承擔更多環境責任方面已經做了許多,并且非常有成效。“十二五”期間,水泥行業還將開展利用水泥窯協調處置城市污泥、危險廢物、城市垃圾的環境治理投入,水泥行業將在我國循環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替代燃料利用率還非常低,隨著協同處置開展的深入,二次燃料的替代率將逐步提高,這將對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水平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兩年水泥價格上揚只是一個行業價值回歸的表現。價格上揚和利潤上升也給許多投資者產生了誤解,使其誤入歧途。殊不知,這個行業的顯現產能過剩已擺在世人面前,如果沒有抑制新增產能的國家政策,沒有大企業主動參與的行業自律,整個行業將無利潤可談,多數企業都將虧損。
承擔相應的環境責任是每一個公民、每一個企業應盡的義務。水泥企業作為凸顯的氮氧化物排放大戶行業,對大氣污染物減排,尤其是脫硝減排必須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但標準的制訂一定要科學合理,要讓剛剛起步的行業自律和價值回歸的良好開端得以維持,這樣企業減排才有積極性,行業才能良性發展。
點擊四
焦點關注適用于水泥行業減排氮氧化物的環境經濟政策
關鍵思路對實施脫硝改造的企業給予脫硝投資補貼及水泥產品銷售稅收適度減免政策,無疑會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全行業脫硝技術的快速發展。
記者:去年11月3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國家采取綜合措施調控煤炭和電力價格》規定,自2011年12月1日起,對安裝并正常運行脫硝裝置的燃煤電廠試行脫硝電價政策,每千瓦時加價0.8分,以彌補脫硝增加的成本。此前,在電廠脫硫中國家也采取了相應的環境經濟政策。是不是適當的環境經濟能夠有效促進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減排?您認為,對于水泥行業來說,什么樣的經濟政策會更有效?
孔祥忠:是的,適當的環境經濟政策一定會有效促進水泥行業的氮氧化物減排。
水泥行業是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行業,在執行未來新標準中,加以經濟杠桿的調節將是加快氮氧化物減排最有效的助推器。借鑒對燃煤發電廠的環境經濟政策,對實施脫硝改造的企業給予脫硝投資補貼及水泥產品銷售稅收適度減免政策,無疑會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全行業脫硝技術的快速發展。
點擊五
焦點關注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有利于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
關鍵思路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原則上有利于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但還取決于監管力度,是否為所有的水泥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監控體系
記者:有資料顯示,2007年,全國水泥企業數量為5000多家。目前,全國水泥企業數量依然高達3000多家,許多前幾年險些被淘汰的小企業,因最近兩年行業利潤較高,仍然能夠很好地生存。按照《水泥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5年末,力爭水泥企業戶數比2010年減少1/3。如果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勢必有利于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對此您怎么看?
孔祥忠:需要說明,國家統計了3800家左右規模以上水泥企業數,其中產生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集中在1000家新型干法水泥企業的約1600座水泥回轉窯。所謂企業戶數的減少,除了要淘汰落后的小窯和小水泥粉磨站外,新型干法水泥企業之間還有一個兼并重組的內容。另外企業戶數統計也有一個口徑的問題。2011年,我國前20家大型水泥集團的熟料產量已占到全國總產量的53%,因此,發展規劃中提及的水泥企業戶數一般是按集團來算的,目的是要我們的水泥企業上規模。
進行氮氧化物減排改造,需要比較高的技術支撐,意味著對水泥企業生產管理水平有較高的要求。在行業調整及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只有實現技術管理水平的正規化才能保證脫硝工作正常穩定開展。因此,水泥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及產業集中度的提升是有利于脫硝工作的開展的。提高氮氧化物排放標準,原則上有利于水泥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但還取決于監管力度,是否為所有的水泥企業提供一個公平的大氣污染物排放監控體系。我認為,制訂合理的標準很重要,但標準的執行和監管更重要,否則只有大型企業去努力執行,而有些企業卻無所作為,會引發更多的區域性市場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