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科技資訊 > 正文

互聯網飛速發展 網絡管理勢在必行

日期:2011-12-06  來源:
[字體: ]

 

互聯網飛速發展 網絡管理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信息化水平快速發展,網絡在商務的應用也越來越普及,網絡安全管理成為網絡商務應用最大制約因素。利用互聯網進行違法犯罪的案件呈日益增長的趨勢而隨著網民規模的不斷壯大,一方面為網絡帶寬帶來很大壓力,另一方面用戶眾多難于管理,很容易出現網絡安全問題,因此網絡安全建設和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網絡管理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互聯網正處于一個新的發展應用的快速擴張期,互聯網創新和普及應用速度前所未有,網絡技術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業務新業態層出不窮。有專家指出,互聯網發展呈現出三大趨勢:一是互聯網的媒體化和深刻影響現實的特點日趨明顯;二是互聯網正在向“可移動”、“便攜化”方向加速發展;三是微博等社交網絡呈蓬勃發展勢頭。


目前,我國網民人數已經達到5億,互聯網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大眾媒體,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網絡空間對現實生活的影響日益廣泛和不斷加深。在網上倡導什么、反對什么,允許什么、禁止什么,關乎網絡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關乎互聯網健康有序發展,關乎我國社會和諧穩定。


而隨著3G網絡日益普及,智能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手持閱讀器等移動上網終端,已經超過個人電腦正逐步成為人們接入互聯網的主要方式。我國手機上網用戶已接近3.5億,我國9億手機用戶都是移動互聯網的潛在用戶,移動互聯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去年以來,我國互聯網發展最具標志性的事件,就是微博等社交網絡的迅速興起。目前,我國微博用戶已經超過3億。人們利用微博獲取信息、加強溝通交流、進行休閑娛樂,企業利用微博客開展品牌推介和產品推廣,政府部門通過微博客發布政務信息、回應社會關切,微博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為網絡媒體更好地反映社情民意、傳播正面聲音、豐富信息服務、進行輿論監督提供了有利條件。


雖然,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社會的進步帶來了一日千里的變化,可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具有多面性的,人們在享受網絡帶來的樂趣的同時,也受到各種安全因素的困擾。有調查發現,網民在使用互聯網過程中有59.2%的遇到過病毒或木馬攻擊;30.9%的網民賬號或密碼被盜過;電子商務網站訪問者中89.2%的人擔心假冒網站,其中,86.9%的人表示如果無法獲得該網站進一步的確認信息,將會選擇退出交易。網絡安全和信任問題已經成為網絡商務深層次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互聯網向商務交易型應用的發展,急需建立更加可信、可靠的網絡環境。


除此之外,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已經廣泛的應用在各類型企業中,企業信息設施在提高企業效益的同時,也給企業增加了風險隱患。以企業的網絡行為管理為例:


在網絡在企業中的應用,是為了辦公的需要和技術的進步,但是很多員工會在辦公時間內瀏覽與工作無關的網站、進行IM/P2P軟件使用、流媒體觀看或玩游戲、以及其它非工作用途的計算機應用,如娛樂、新聞、IM聊天、游戲、P2P等。員工非工作上網行為,除了給網絡帶寬帶來壓力的同時,網絡的濫用會給單位企業帶來成本的增加、效益的流失,甚至引來災難性的后果。據中科院一項調查顯示:如果一個員工的月薪是4000元,每天工作時間為8小時,而他(她)每天若拿出1小時的時間進行聊天、網購、炒股等"網事",那這個員工每月就將給企業帶來500元【4000×(1/8)】的損失,每年就是6000元【500×12】;而對于員工在500人左右的企業,一整年中因為網絡濫用而帶來的無端成本增加、效益流失將高達300萬元!細算,損失驚人。


其實,上述這些只是看得到的成本,并不包括非工作上網行為所帶來的無形效益損失成本,如造成管理效率的下降、訂單流失、意外事件的發生,以及對團隊精神造成的不良影響,如紀律松散、組織效率低下等。 另外,員工工作時間濫用網絡行為不但會造成帶寬緊張,影響到整個企業的運營,也可能隨之給單位企業帶來嚴重的信息安全穩患,如受到病毒、黑客攻擊,導致內部網絡癱瘓,甚至導致數據文件損壞、機密丟失和泄露;如果員工在公共網絡上發布對單位和領導不利的言論、甚至反動的言論,有可能把單位拖入法津困境。這些將使企業面臨預想不到的重大經濟損失和嚴重法律風險。


因此選擇合適的網絡管理軟件已經成為網絡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由大勢至(北京)軟件工程有限公司(www.grabsun.com)研發生產的聚生網管上網行為管理系統針對上述問題做了很好的處理。聚生網管真正不需要調整任何網絡結構,不需要端口鏡像、代理服務器或者HUB,局域網任意一臺電腦安裝就可以控制整個局域網,真正實現了對網址瀏覽、各種聊天、HTTP、FTP鏈接、p2p下載、網絡游戲,黑客工具、惡意病毒等等妨害局域網的一切網絡行為進行一站式、立體式管理。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