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3日),北京迎來開春后最強風,市氣象臺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中午到前半夜市區有5、6級偏北風,局地短時風力甚至達到8級左右。
一場最大最特別的風將京城變成“風之城”。從昨天上午開始,大風侵入京城,平均風力達6級,中心城區陣風達9級,市氣象臺也發出了今年首個大風藍色預警。據預測,今天仍有三四級北風,高溫14℃。
昨天10時30分,圓明園內狂風四起,大樹被吹得東倒西歪。市民王女士捂著嘴半晌不敢睜眼,感覺鞋里、脖子里都進了小沙子。“本想趁著好天兒出來溜達,但這風真是忒大了。”半小時后,今冬首個大風藍色預警發出,提醒市民大風將持續到前半夜,要做好防風防火的準備。
在城區街面上,小意外接踵而至:脫手而“飛”的報紙、從天而降的塑料棚、癱倒在地的指示牌、碎裂的玻璃窗……過往行人紛紛躲閃,行色匆匆。此時,氣象觀測站的數據也屢屢刷新:海淀、西城、門頭溝等地平均風力超過6級,首都機場地面風7級,豐臺千靈山、延慶白河堡陣風達11級。
從昨天9時興起的這場大風,呼嘯至入夜,大街小巷回蕩著嗚嗚的風聲。據市氣象臺統計,昨天全市平均風力6級,中心城區陣風達9級。觀象臺最高氣溫12.9℃定格在12時,此后在大風的打壓下再難抬升。昨天21時,市氣象臺解除大風藍色預警。
包括北京在內,昨天華北地區全部陷入風的領地。由于上游內蒙古中部的沙源地面并未解凍,沒有給北京帶來黃沙。
常年3月至4月正是北京起風的季節,但像昨天這么大的風卻很少見。從統計數據看,瞬間大風達到8級的日數在3月平均有3天,4月平均有3.5天。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預計,今天本市仍有三四級北風,高溫14℃,但相對濕度僅在10%左右。早春即將到來,大風、沙塵也將頻頻現身,市民要關注臨近天氣預報做好防御工作。
大風·解讀
這是一股“梯度風”
“這是今年以來最大的一場風,也是最與眾不同的。”市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繼松介紹,大風多為強冷空氣所致,但昨天從內蒙古南下的這股冷空氣并不強大。大風突然發威,主要是由于本市出現了“梯度風”。不同密度的空氣交接處有明顯梯度,致使東西向氣壓梯度較大,氣團外沿較陡,形成了搖擺不定的“梯度風”。再加上昨天下沉氣流特征明顯,從上往下的氣流觸及地面后改為橫向運動,也加大了風力。
大風·影響
大風“刮慢”京滬高鐵
昨日一場大風,吹“慢”了京滬高鐵。大風致高鐵北京南至天津南間部分接觸網停電、天津南站發生設備故障,部分列車被迫降速運行,4趟列車停運,至少10趟列車晚點。昨晚19時30分,京滬高鐵恢復正常運行。
昨日16時50分,記者趕到北京南站時,候車大廳的廣播正在不斷循環播放晚點信息。當時,京滬方向的G149次、G19次、G151次、G153次、G43次、D355次、G21次、G157次、G181次、D341次列車均告晚點,且開車時間尚不確定。
車站廣播通知:晚點旅客,可辦理全款退票。在兩個退票窗口前,等候退票的旅客排起長龍。很快,車站工作人員將31、32、33號窗口臨時改為“退票窗口”。
本打算乘坐G151次列車的程先生告訴記者,自己是要去上海開會,本打算改簽,但工作人員表示已經無票可改,只能退票。
記者從北京南站了解到,當日從南站發的G21、G181、G161、G149次停運。為解決出行,北京南站開G183次增加滄州西、德州東站停車;G163次增加德州東、棗莊、鎮江南、昆山南站停車;G151次增加泰安、宿州東、常州北站停車。
昨天,北京鐵路局和北京南站的官方微博連發十余條信息,告訴旅客如何辦理退票改簽。19時30分,北京鐵路局和北京南站的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京滬高鐵已經恢復正常運行,晚點車輛將陸續發出。
大風“刮傷”26人
一場大風過去,人員受傷在所難免。昨天10時至17時,北京120急救中心共接因風致傷報警20起,傷者達26人,多為青壯年,均為皮外傷。
“玻璃窗劃傷人了!”昨天10時26分,120急救中心接到第一個因風致傷的求助電話。急救人員迅速趕往車公莊一棟居民樓下。現場的男性傷者頭部流血,肇事者是散落地面的碎玻璃。原來,樓上沒有關好的玻璃窗禁不住大風摧殘,碎裂后發生墜落。此后,求助電話接踵而至。11時41分,昌平十三陵景區大樹砸到一輛旅游大巴,車上5名乘客受傷;12時15分,南苑一塊戶外廣告牌墜落,砸傷母女2人;12時56分,達智橋平房瓦片飛落,砸傷1人;14時通州一小區院墻傾倒,砸傷2人……
“接警的高峰期在中午前后,這幾年都沒有經歷過這么集中的大風傷人事件。”北京急救中心宣傳中心主任李堅韌介紹,大風天老年人一般都會減少外出,因此昨天受傷的多為青壯年,均為皮膚擦傷等皮外傷。從接警情況看,戶外未固定物品成為大風傷人的最大“幫兇”。平房上的瓦片、未關好的窗戶、戶外廣告牌、樹木和雨棚等,極易發生高處墜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