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世界名車制造企業“訂單班”照樣招生難

2012-04-09  來源:北京日報
[字體: ]

 學歷比能力吃香 高職招生遭冷遇

    “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畢業后,百分之百就業率,掙錢也不少,但就是因為沾了‘技術’兩個字,考生都不愿意上。”日前,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副院長賈東清向記者訴苦。該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今年首次推出“汽車服務管理——德國5大汽車公司訂單班”,畢業后能直接到奧迪、寶馬、戴姆勒、保時捷以及大眾等德國5大汽車制造企業就職,但提前招生通知發出后,報名的生源總數并不太理想。

    北京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汽車運用技術專業是該校的“名牌專業”。該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汽車后市場工作,職業范圍涵蓋了消費者買車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務。今年,這個專業又添了新賣點——由教育部牽頭,奧迪、寶馬、戴姆勒、保時捷及大眾等德國5大汽車制造企業與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共同推出“訂單班”,“訂單班”由中德兩國組成的專家組編制教材、制定教師培訓計劃等,學生將獲得學校的畢業證書及受到德國承認的職業資格證書,并最終進入5大企業工作。

    3月15日,“訂單班”啟動提前招生網上報名。然而,從目前提前招生情況看,該“訂單班”報名人數并不理想,報名人數在計劃招生總數附近徘徊。“根據往年的經驗,統招生源也并不理想,報名總數經常剛剛能達到招生額度。”

    報名的人少,原因并非就業前景不好。賈東清給出了一組數據: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突破500萬輛,每年汽車后市場的人才需求在6000到7000人左右。目前開設汽車技術專業的中高職院校有二三十家,每年畢業生總數才三四千,根本供不應求。“很多考生報名時直接認為學這個今后就是一線工人,修汽車的‘藍領’,沒前途。”賈東清指著招生大綱,無奈地說。

    賈東清告訴記者,報名不理想,與很多家長和學生“寧要文憑不要專業”的觀念有關。“其實汽車技工跟大夫一樣,都是越老越值錢。”

    新聞分析

    三大原因造成高職招生難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轉型,一些單位對“動手能力強”的技術工需求很大,但專門培養技術人員的高職專業,為什么沒有人報名呢?

    偏重學歷的傳統

    多年研究高職教育的專家、民辦教育協會秘書長馬學雷認為,過分看重學歷的老傳統拖垮了部分高職好專業。“相當一部分考生和家長認為高職是本科教育的‘低端版本’,所以報考一定是從上往下順著報。至于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大部分考生并沒有仔細考慮。”馬學雷認為,目前高職院校中除了汽車技術專業外,體育休閑、城市社區服務、高級護理等專業的就業率也比較高,待遇也不錯。等到超過7成的高職畢業生都能有一個好前程,根深蒂固的老傳統就會發生變化。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張大良曾公開表示,高職學生的目標并非升本科。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主要是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面向市場的辦學機制沒有完全形成等原因造成。

    上升通道的苦惱

    現在考公務員、升職,都有學歷要求。高職畢業,許多人擔心工作后上升空間受限。而在高職院校,“升本”只有15%的名額比例。

    但北京英華五方雷克薩斯相關負責人侯德偉認為,本科生初期薪金會比高職生高幾百元,但之后升職與學歷關系不大,薪金提升速度也關鍵取決于個人能力,不是一切都以“學歷為本”。

    考生總數的下降

    考生總數下降也讓高職校招生捉襟見肘。

    以2011年高招為例,本市參加統考的考生只有6.8萬余人,近六成考生被本科錄取。這無形中降低了處于招生最后批次的高職院校生源數量。“本市已經連續三年,每年高職報考人數都會低于招生人數,缺口達2000名左右。”馬學雷說。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