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新聞 > 中關村人才 > 正文

中關村有個企業家黨校班

日期:2012-04-05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字體: ]

  接到中關村企業家黨校班脫產培訓通知的那一刻,北京國智恒公司老總呂建光有些不情愿。這個黨齡30多年的老黨員,此前已有多次黨校學習的經歷。

    然而,在聽了相關政府部門領導權威解讀國家及北京市的最新政策、到井岡山走朱毛挑糧小道、結識同在中關村創新創業的一大批企業家后,呂建光逢人便感嘆:“真解渴!”

    和呂建光一樣,上過培訓班的企業家對中關村黨校班紛紛叫好。

    中關村管理委員會人才資源處處長李志磊說,2008年至今,中關村管委會已與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共同舉辦了3期企業家黨校培訓班,每期持續一個半月、招收30多名學員,至今已培訓100余名企業家。

    許多企業家開始的時候怕影響工作不愿來,可結業時,不少人卻反映沒上夠,一些企業家還給朋友牽上了報名的線。

    吸引他們的是中關村企業家黨校培訓班獨具特色、緊扣企業家所需的培訓內容:結合企業發展實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講解,國家、北京市、中關村最新政策的權威解讀,國情、市情的宏觀分析,全球視野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實用介紹,紅色老區的重新走訪,政企之間、企業之間的真誠對話。

    說起創辦中關村企業家黨校培訓班的緣由,不得不提中關村企業的特點。

    中關村起源于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1988年變身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實驗園區,隨后才發展成中關村科技園區。中關村的企業以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研發型企業居多,這些企業的特點是比較散,公司更多專注于科研和銷售,在規模、組織架構上存在問題。

    2008年,中關村提出“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目標。如何幫助做強、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領軍型企業,成為中關村面臨的突出問題。

    當年3月,第一期中關村企業家黨校培訓班開課,中星微董事長鄧中翰、新東方校長俞敏洪、華旗資訊總裁馮軍、漢王科技總裁劉迎建等34位知名企業家成為第一批學員。

    北京市委副秘書長李福詳在首期培訓班動員會上指出:舉辦培訓班的目的是培養企業家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使中關村企業家在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建設創新型國家偉大實踐中走出一條更加輝煌、新意無限的奮斗之路”。

    如今,黨校培訓班已舉辦3期,成功實現了創辦時的初衷。

    提起中關村企業家黨校培訓班,國能生物發電集團(以下簡稱“國能”)董事長蔣大龍說,這是一個為企業家提供密切合作的平臺。

    去年上半年,國能分別和北大縱橫管理咨詢集團、北京普能世紀科技公司(以下簡稱“普能”)展開合作。正是中關村企業家黨校班牽起了這段“姻緣”——兩位合作公司的老總都是蔣大龍的黨校班同學。國能和普能的合作金額更是高達兩億元。國能認購了普能35%的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蔣大龍也成為普能的董事長兼法人。

    這樣的例子在企業家黨校班學員中并不鮮見。學員來自中關村的各個產業領域,覆蓋行業的上下游。一個半月的脫產學習,給他們足夠的交流空間,企業家彼此之間取長補短,迸發出合作的火花。

    在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董事徐井宏看來,黨校培訓班的作用遠遠大于給企業一筆補貼,“這個平臺將政府的金融資源、科技資源、政策資源等介紹給企業,是一種更好的資源。”

    北京紐曼騰飛科技有限公司總裁程靜則認為,黨校班加深了企業家彼此的信任,讓合作更迅速、更高效。

    這得益于黨校班嚴格的準入條件——參加培訓的學員必須是企業一把手,本人在園區內具有一定影響力,所在企業要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重點企業。

    以蔣大龍所在的學員班為例。34名企業家中,有7名上市公司負責人,3名“十百千工程”企業負責人,9名“中關村百家創新型試點企業”負責人,10名示范區“瞪羚計劃”首批重點培育企業負責人和9名入選“千人計劃”、“海聚工程”、“高聚工程”的創業企業負責人。

    企業家黨校班還成功探索了一種新的經濟組織形式。像程靜一樣的民主黨派人士或無黨派人士占培訓學員的62%,80%以上的學員來自民營企業。每期學員均成立俱樂部,定期相聚,探討潛在的合作可能。

    李志磊說,經過黨校班培訓,許多企業家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自己企業的發展,帶著一種使命感去管理企業,“賺夠錢之后,將企業當成一種事業在做。”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中關村社區 版權所有 / 京ICP證05038935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招商 | 聯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