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子站
您的位置:首頁 > 環境保護 > 環境監測 > 正文

太湖水質能否安全度夏?

2012-05-05  來源:中國環保網   
[字體: ]

太湖目前已經進入應急度夏期。今年,“電子圍欄”、藍藻處理“擴容提質”成了江蘇省為保證太湖安全度夏的“新武器 ”。

“水陸空”監測95%企業

據了解,無錫市第一季度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質有較大的改善和好轉,主要污染因子總磷和總氮濃度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12%和6%。太湖總體水質達到Ⅳ類水標準。水質最好的湖區為蠡湖和東部沿岸區,其中第一季度總體水質符合Ⅲ類標準,水體處于中營養。同時,無錫市的6個飲用水水源地情況良好,水質達標率穩定在100%。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太湖已經連續4年實現安全度夏,雖然今年第一季度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藍藻還沒有開始出現,但萬不可大意,要不斷提升太湖水質的監測監控能力。

目前,無錫市在太湖沿岸建成了86個水質自動監測站,339家企業安裝了在線監控儀,使得占全市污染物排放量95%以上的企業都在有關部門的實時監控之下,形成一個“水陸空”的監測網絡。

“電子圍欄”監控水質

65日,位于太湖新城的環境監測中心將正式啟用,對水、氣、聲、危廢、放射源等環境要素實施全方位監測監控。今年年底前,太湖水源地將建“電子圍欄”,將沙渚水源地水質自動站升級為“超級站”。

據環保專家介紹,作為未來無錫加強保障太湖水源地安全的一項重要舉措,“電子圍欄”采用物聯網技術,以取水口為中心,根據水流方向,在取水口外圍500米的地方布設若干個點,形成一個包圍圈。在2~3公里的地方布設第二個包圍圈,5~10公里的地方布設第三個包圍圈。如此一來,“如果湖水水質有波動,在最外圍的包圍圈首先便能感知,這也為相關部門科學決策和預警機制提供基礎。”

藍藻處置“擴容提質”

4月中旬,在建的黃泥田港藻水分離站里,施工人員正在安裝藻水分離池。這個藻水分離站位于貢湖取水口附近,日處理量為3360噸,是全市第八個資源化處理藍藻的場站,預計上半年將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貢湖灣沿線藍藻的打撈處理能力。屆時,無錫市的藻水分離站日處理能力將超過1.2萬噸。

目前,無錫治理藍藻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發展了機械打撈、高效運輸、集中處理、資源利用的良性運行模式。2007~2011年底,無錫市通過打撈大量藍藻,相當于從水體中清除了822.5噸的氮和205.5噸的磷。漁港藍藻堆場陳藻處理示范工程也將于上半年投運。

藍藻“變廢為寶”工程今年也在“擴能”。無錫市南洋畜業公司、唯瓊生態農業公司、天仁有機肥廠3個藍藻資源化利用基地日消納藻泥能力已達500噸,基本可滿足藻水分離站生產藻泥處理需求,但藍藻利用還有較大空間。

目前,唯瓊生態農業公司正在實施藍藻藻液尾水減量化處理和肥料化利用工程,建成后消納藻泥能力將明顯提高。南洋畜業公司6000立方米藻泥儲存工程也剛建成運行,可有效解決高峰期藻泥存儲問題,滿足企業冬春季對藻泥使用需求。

發布人:  驗證碼:  
200漢字以內
-- 信息檢索 --
精彩推薦
本站為公益宣傳站,如涉及版權,請和我們聯系。 關于我們 | 合作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