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凌晨4時,日本唯一尚在運行的北海道電力公司泊核電站3號機組全部核分裂反應停止,反應堆徹底停運。至此,日本54個商用核反應堆全部停運,日本自1970年來時隔42年再次進入了“零核電”時期。日本發展核電初期,曾在1970年4月30日到5月4日期間,因定期檢查等原因將全部核電站停運,而當時全國只有兩座商用核電機組。
據各大電力公司此前公布的預測結果,今年夏天,如果全日本所有核電站停運且遭遇酷暑,北海道、關西、九州3家電力公司將出現電力供應不足,尤其是關西電力公司將出現16.3%的缺口,缺電495萬千瓦。
業內專家分析,若關西電力公司轄內節電水平由3%提高到東京電力公司的10%,并增加夜間水力發電、擴大向周邊電力公司調度,以及企業自家發電等,關西電力公司轄內并不缺電。
日本首座核電站——東海核電站1966年開始運轉。進入上世紀70年代后,關西電力公司和東京電力公司競相建設核電站,其他公司也不甘落后。到了上世紀90年代,除沖繩電力公司以外的全部9家電力公司都擁有了核電站。尤其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發生以后,核電更是作為日本“脫石油”國策的有利替代備受重視,核能在日本的能源政策中占據了主要地位。
2010年日本國內有54座核電站機組,核電占到電力總量近三成。日本政府曾在2010年6月制定《能源基本計劃》,2030年將核電站占比提高到50%。福島核事故發生后,該計劃已變為一張廢紙。由于日本政府尚未制定新的能源計劃,核電將何去何從尚不明確。
日本經濟產業大臣枝野幸男4月曾表示,擺脫核電依賴是一個中長期目標,但對今夏來說重啟核電站非常重要。日本應朝40年后對核電“零依賴”的目標努力。日本核事故擔當大臣細野豪志5日表示,“雖然電力供給緊張,但絕對不能犧牲安全”。
日本政府將在5月最終確定今夏電力供需預測,并據此制定夏季節電對策,而政府部門、參眾兩院及很多地方政府自5月1日起已開始實行不打領帶、穿著輕便裝束上班的“清涼商務著裝”活動,比去年提前了一個月。各大商場也提前10多天開展各種夏季清爽防暑商品促銷活動,企業則大多采取增設太陽能等自家發電設施,甚至有些工廠將上班時間由白天改為夜晚,以錯開用電高峰,力爭通過開源節流應對可能出現的電力不足。